美国海军天塌了,又整一个狠活儿! 2架美军机在南海相继坠毁 2025年10月26日下午,南海海域接连传来两起坠机巨响,美国“尼米兹”号航母上的一架MH-60R直升机和一架F/A-18F战斗机,在短短半小时内先后坠入海中。 5名机组人员虽侥幸获救,但这起美军南海部署史上罕见的“双坠机”事件,早已戳破了其“全球军事霸权”的华丽外衣,而美军通报中“正在调查”的敷衍回应,更藏着不敢示人的隐情。 熟悉美军作风的人都清楚,他们在南海向来高调。航母穿越海峡时会主动发布航行照片,舰载机升空执行任务也会实时通报动态,生怕外界看不到其“存在感”。 可这次两架战机接连坠毁,美军却突然收敛起所有锋芒,通报里只字不提战机执行的具体任务,对是否存在挑衅行为更是绝口不提。 这种反常的沉默,绝非简单的“家丑不可外扬”,而是不敢直面事故背后早已溃烂的军事体系病灶。 这种溃烂首先体现在装备的“超期服役”上。“尼米兹”号从1975年正式服役至今,已经在海上漂泊了整整50年,原本计划2025年退役,只因后续型号顶不上才被迫延期到2026年。 一艘设计寿命50年的航母,就像一位到了退休年龄的老人,全身零件都在老化磨损,可美军却逼着它超负荷工作。 此外,维护资金还在不断缩水。尼米兹级航母一年的维护费用本该在12亿到15亿美元,可这几年美军把钱都砸向了新航母研发,分给“尼米兹”号的维护费连年缩减。 去年计划完成的12项关键维修,最后只草草搞定了7项,其中就包括这次出问题的蒸汽弹射系统。 有美军内部消息透露,今年11月“尼米兹”号在西太平洋曾因弹射器漏液压油临时停摆,为了赶去南海部署,地勤只简单补了点油就继续起航,故障压根没彻底解决。 老舰撑不住,新舰却顶不上,这才是美军最致命的困境。被寄予厚望的福特级航母,本应接棒尼米兹级成为新的海上核心,可如今却成了“扶不起的阿斗”。 这款号称“全球最先进”的航母,最引以为傲的电磁弹射器始终是个摆设,设计要求每4166次弹射才允许出现一次故障,实际使用中平均每400多次就会出问题,故障率足足是设计标准的10倍。 今年上半年,福特级首舰就因为弹射器故障两次返港维修,累计部署时间还不到计划的一半。 新舰指望不上,美军只能让“尼米兹”这样的老古董硬撑,形成了“老舰带病上岗—故障频发—更依赖老舰”的恶性循环。 南海的双坠机显然是这种恶性循环的必然结果。今年春天,美军在红海就摔了两架F/A-18系列战机,当时外界以为是偶然,现在看来不过是冰山一角。 这背后是美军近乎疯狂的部署节奏,为了在南海彰显所谓的“存在感”,他们今年前10个月就安排了1280架次舰载机飞行任务,比去年同期多了整整三成。 飞行员和地勤人员被当成机器使唤,飞行员一年要在海上待280天,比2020年多了40天,地勤人员每天休息时间不足6小时。装备得不到充分维护,人员长期疲劳作战,事故发生只是时间问题。 有网友精准评价,美军这不是“自由航行”,而是“疲劳航行”,摔机是早晚的事。 频繁坠机带来的不只是装备损失,更是美军内部的预算博弈。单架F/A-18F战机造价超过6000万美元,MH-60R直升机更贵,每架要1.2亿美元,这两架战机摔下去,1.8亿美元瞬间打水漂。 加上搜救费用和后续调查成本,总损失超过2.3亿美元。为了补充战机库存,美军最近紧急申请了1.2亿美元预算,这笔钱只能从其他军种调拨,直接导致陆军的装甲车辆升级项目被砍了15%。 军种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可美军高层还在为了全球霸权硬撑,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只会让军事体系的漏洞越来越大。 面对这起事故,外交部在10月27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明确表示,美军频繁在南海开展军事活动,是加剧地区安全风险的根源,中方海空力量事发期间全程对美军舰机活动保持跟踪监视。 这种克制背后,是对地区局势的绝对掌控力。反观美军,连直面问题的勇气都没有,只能用“正在调查”敷衍了事。 这种逃避态度已经引起了其盟友的质疑,越南、菲律宾等国媒体纷纷评论,美军装备可靠性如此堪忧,所谓的“安全承诺”到底还能不能信。 美军总想着用航母和战机在别人家门口秀肌肉,却忘了再强大的军事力量,也扛不住体系的溃烂和战略的透支。 “尼米兹”号南海的两声巨响,不是偶然的装备故障,而是霸权主义过度扩张的必然代价。 对于这起美军罕见的双坠机事件,你觉得是单纯的意外,还是其军事体系出了大问题?来评论区聊聊。 信息:2架美军机在南海相继坠毁 2025-10-27 08:11·环球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