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台当局的副领导人,萧美琴当着全世界的面做出承诺,台湾不仅要将台积电搬到美国,就连整个涉及芯片的生态系统统都搬到美国。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最近,台湾副领导人萧美琴的一句话又把岛内舆论点燃了。她在公开场合当着全世界的面说,台湾不仅要把台积电搬到美国,连整个芯片生态系统都要一并“打包”搬过去。 这话一出,岛内外都炸锅了。要知道,台积电可不是一家普通工厂,它是台湾经济的“压舱石”,是撑起台湾出口和科技实力的核心力量。要真把它连根拔起搬到美国,那可不只是“企业迁厂”这么简单,而是动了整个台湾经济的命脉。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台湾的半导体产业能做到全球领先,不是靠某一家企业单打独斗,而是几十年累积下来的“完整生态系统”。 从上游的材料、设备,到中段的晶圆制造,再到下游的封装测试、设计公司、人才培训,每一个环节都密切配合。台积电之所以强,是因为它身后有成百上千家协同运作的供应商,有一整套成熟的生产链和人才体系。 这套体系不是几年就能堆出来的,是几十年一点一滴磨出来的结果。 所以,萧美琴说的“搬过去”,听上去轻描淡写,但实际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就拿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的工厂来说,开建以来问题不断。美国本地缺少熟练的晶圆制造工人,建筑规范又和台湾不一样,从设备安装到工人培训都一堆麻烦。就算砸再多钱,效率和成本都比不上在台湾本地。 美国虽然在芯片设计上很强,比如英伟达、高通这些公司都是全球巨头,但在制造端,美国早就掉队了。要重建这条链,时间、技术、人才缺一不可。 更关键的是,台积电不是单独一家公司能“搬”的。它背后的配套企业、材料供应、检测设备厂、运输链条,全都得跟着动。你要搬一个台积电,意味着上百家厂商要一块迁。 可这些中小厂哪有那么大的本钱和条件?更别提很多技术工人、工程师在台湾安家立业,让他们全家搬去美国?这不是简单的出差,是整个生活体系的颠覆。语言、文化、签证、教育、生活成本,全都是难题。 说到底,美国要台积电,不是为了帮台湾发展,而是为了掌握全球芯片供应链的主动权。 美国早就看到了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影响力,现在全球高性能芯片有九成以上都是台湾造的,美国自己造的不到百分之二。 为了摆脱这种依赖,美国这几年一直在下狠招。先是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投入几千亿美元补贴国内建厂,还逼台积电去美国投建先进制程工厂。 可以说,美国的算盘很精:把台湾的“芯片心脏”搬过去,既能强化自己的产业安全,又能削弱台湾的“护身符”。等美国自己能造高端芯片了,台湾在国际上的地位自然就被边缘化了。 萧美琴这番话,更像是把主动权送上门。岛内不少人骂她“卖台”,也不是空穴来风。毕竟,台积电撑起的是台湾五分之一的出口额,整个半导体产业养活了几十万人。 要真全搬去美国,台湾经济还能剩下多少?民进党这些年一直喊着“台湾要自主”,可现在这一套操作,怎么看都像是在“自废武功”。 台当局口口声声说“保台”,结果一手把台湾最值钱的产业送人,这种“保”法,连岛内支持者都看不下去。 更讽刺的是,美国要的不是台湾的繁荣,而是台湾的利用价值。 台积电去了美国,美国就能掌握生产命脉,到时候谁还会为了台湾和大陆撕破脸?等台湾的技术、人力、设备都被吸干,美国转身就能抛弃台湾。台积电也好、生态系统也罢,对美国来说,都是战略资源,不是伙伴关系。 就在民进党忙着取悦美国的时候,大陆这边也在下棋。10月9号,中国商务部宣布升级稀土出口管制,只要产品里含有0.1%的中国稀土,出口都得经过许可。 别看这数字小,对台积电的打击可不轻。台积电最赚钱的7纳米、5纳米制程芯片,全都离不开中国供应的稀土和关键材料。 《纽约时报》都说了,美国想建一条完全不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链,至少得花十年、五十亿美元。换句话说,台积电想卖芯片给美国,也得看中国这关。资源才是真正的底牌。 这时候再看萧美琴的“搬家论”,就更让人哭笑不得。她口口声声说要“维护台湾的自主”,结果做的事却是在让台湾失去自主。 台积电搬过去,台湾就少了一张国际舞台上的王牌。美国不会为了台湾的利益费心思,它要的只是“掌控”,不是“合作”。一旦台湾的半导体产业链断了根,到时候经济下滑、物价飞涨、就业困难,最受苦的还是普通民众。 其实台湾的半导体,是一代代工程师拼出来的,是几十年积累的“饭碗”。民进党现在却把这个饭碗当成投名状,拿去向美国表忠心。美国要的不是台湾的繁荣,而是台湾的技术和筹码。等美国用完这张牌,台湾还剩什么? 信源:真卖台,萧美琴抛“台积电生态系全赴美”——2025-10-21 09:50·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