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等着看,中国如何制裁荷兰,我认为不能跟荷兰达成任何协议,必须得把荷兰当

不负赋墨尘 2025-10-27 09:50:14

全世界都在等着看,中国如何制裁荷兰,我认为不能跟荷兰达成任何协议,必须得把荷兰当成一个“典型”来处理,要让世界各国明白一个道理,想要欺负中企,你得掂量一下后果!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最近,安世半导体这事闹得全世界都在看。荷兰那边突然出手,把这家中资控股的半导体公司给冻结了资产,还停了中国派去的CEO,理由居然是“国家安全”。一句话就把几百亿的资产说没就没,这哪是商业行为?分明是赤裸裸的“抢夺”。   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安世半导体可不是一般公司,它年收入超147亿,占了全球12%的车规芯片市场,欧洲43%的车企都得靠它供货。   说白了,欧洲的汽车产业能不能顺利生产,很大程度上还得看安世的产线能不能运转。而自从2019年中国闻泰科技收购了安世之后,这家公司发展得挺稳,技术没丢,市场还扩大了,算是中企出海的一个成功案例。   但就在大家以为这合作模式能成为范本的时候,荷兰突然翻脸了。   今年9月,他们打着“国家安全”的幌子,把安世在荷兰的资产冻结,还把中方99%的股权交给第三方托管,甚至直接停掉了中方CEO的职务。整个过程没有任何预警,也没给中方辩解机会。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合规,是“明抢”。   更关键的是,这背后绝对不是荷兰一个国家能拍板的。2024年底,美国刚把闻泰科技列入“实体清单”,没多久,荷兰立刻就动手查股权,时间点卡得比闹钟还准。   说白了,这就是美国在幕后推动,用盟友来执行所谓“科技围堵中国”的战略。美国负责定方向,荷兰负责当“马前卒”。   其实,美国的算盘挺简单的——它打压不了中国的科技崛起,就拉着盟友一起上,谁敢跟中国做半导体生意,它就给谁施压。   荷兰手里有光刻机技术,就被当成了“急先锋”。可问题是,这种操作表面上像是在打“中国牌”,实际上是把自己的产业链往火坑里推。   这次事件的本质,其实早就超出商业范畴了。荷兰不是在搞经济,而是在玩政治。它用“国家安全”做挡箭牌,实质是配合美国遏制中国的高科技发展。   如果中国这次退一步,那以后就不是只有荷兰一家,其他国家看到了,也会照着这套模式走。今天能冻结安世,明天就能动别的中企。那咱的企业出海还有啥保障?   所以,中国这次必须强硬。不是逞口气,而是要立规矩——谁敢乱来,就得付出代价。要不然,这世界就真成了“谁拳头硬谁有理”的丛林法则。   这次中国的应对,可以说是又快又准。商务部一出手,直接亮出“三板斧”。   第一招,就是芯片断供。10月4日,中国商务部禁止安世中国分公司出口部分核心芯片和组件。别小看这一步,安世在东莞的工厂可是全球70%的产能来源。这一刀下去,欧洲车企直接慌了。   两周内库存见底,宝马、大众这些大厂都急得团团转,欧洲汽车协会都出来喊话,说再断下去,欧洲的车厂得全线停工。   第二招,是稀土管控。大家都知道,稀土是芯片生产的命根子,尤其是14纳米以下的高端制程,几乎离不开中国稀土。10月9日,中国宣布稀土出口管制,只要产品里含0.1%的稀土都得审批。   结果可想而知,荷兰的阿斯麦光刻机、欧洲几家芯片厂立马受影响,产线延迟、出货受阻,整个欧洲供应链都被绊了一下。   第三招,是法律反击。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外交部、商务部接连发声,态度明确:坚决反对荷兰滥用“国家安全”概念,要求撤销不合理措施,恢复安世的正常运营。商务部虽然留了谈判窗口,但话已经说得很硬——要谈可以,但得先纠正错误,不然后果自负。   这三招连着下,效果立竿见影。欧洲车企叫苦连天,荷兰内部也乱了套。荷兰政府本来想靠冻结安世来刷存在感,结果发现抢来的不过是几栋楼、几份股权纸,真正的产能、技术团队和市场全在中国。   现在安世中国独立运营,荷兰那边一点办法都没有。欧洲芯片供应断了,光刻机交不了货,连经济部长都被国内媒体骂惨了。   更有意思的是,这事一闹,欧洲其他国家反倒开始冷静下来了。德国、法国那边的产业界都在提醒政府:别再跟着美国乱动,中国市场太重要,一旦撕破脸,损失的可是整个欧洲制造业。有人甚至直言——“这不是安全问题,这是自毁供应链。”   这就说明,中国这次的反制打到了关键点。它不是乱喊口号,而是用实力、用规则让对方感受到压力。别人要政治化,那咱就用经济现实让他清醒。   国际竞争没问题,但得讲规则、讲契约精神。荷兰这次的做法,彻底暴露了西方所谓“自由市场”的真面目——嘴上讲公平竞争,背地里却搞双标。   而中国的做法,是在告诉世界:我们不怕竞争,但不吃这一套胁迫。谁要动中国企业,先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承受后果。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不负赋墨尘

不负赋墨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