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超莲说她妈妈嫁给爸爸“不是为了钱”! 当时妈妈是大太太的护工,爸爸很喜欢妈妈,大太太也很喜欢妈妈,但妈妈每天都是努力工作,从来没有别的想法,直到有一天,大太太就想着自己生病了,没人照顾爸爸,就把漂亮的妈妈介绍给爸爸,而爸爸对妈妈也很有好感,就开始主动追求,机缘巧合之下,俩人就擦出了火花。 何超莲在《鲁豫有约》里说这话时,指尖还捏着妈妈陈婉珍当年的护士证——墨绿色的封皮磨出了毛边,里面夹着1980年澳门镜湖医院的结业证书,照片上的陈婉珍扎着低马尾,笑容腼腆却眼神清亮。“我妈总说,当年去何家当护工,是因为医院同事说‘大太太人好,就是身体弱需要细心人’,她根本不知道何鸿燊先生是谁,第一次见我爸,还以为是来探望大太太的普通访客。” 陈婉珍当护工的那几年,细节里全是“踏实”二字。每天早上六点半就到何家,先给大太太黎婉华熬川贝炖雪梨——知道大太太肺不好,梨核挖得干干净净,川贝粉得筛三遍才肯下锅;上午帮大太太按摩僵硬的腿脚,力道轻了怕没用,重了又怕弄疼,练得手掌心都结了薄茧;中午趁大太太午休,还会把何家老宅的楼梯扶手、窗台擦一遍,连佣人都说“陈姑娘比我们还上心”。何鸿燊那时候忙着赌场的事,经常错过饭点,陈婉珍就多备一份温热的粥和小菜,放在他书房门口,从不多说一句话。 大太太黎婉华主动提介绍,其实藏着心疼。1985年她风湿加重,连端杯子都费劲,看着何鸿燊每天忙到深夜,回家连口热饭都没有,偷偷跟身边人说“陈姑娘心细,又老实,要是能帮衬着照顾先生,我也能放心些”。第一次正式说这事时,陈婉珍还红了脸,连连摆手说“我就是来干活的,不敢想这些”,还是大太太拉着她的手劝“你别多想,就是觉得你们俩性子合得来,先处处看也好”。 何鸿燊的追求,也跟“豪门排场”沾不上边。没有送过珠宝首饰,反而经常绕路带陈婉珍去澳门老城区的茶餐厅,点她喜欢的云吞面——知道她口味淡,特意让老板少放酱油;周末不忙的时候,会陪她去菜市场买菜,跟摊主讨价还价的样子,让陈婉珍后来总跟何超莲笑“你爸那时候哪像个老板,倒像个普通街坊”。直到确定关系,何鸿燊才送了她一块普通的机械表,说“以后忙起来别忘记吃饭”,这块表陈婉珍戴了十几年,表链磨花了都舍不得换。 外界总说“护工上位就是为了钱”,何超莲每次听到都要较真。“我妈婚前在医院当护士,月薪够自己租房子、买喜欢的书,根本不用靠谁;嫁给我爸后,也从来没主动要过什么,家里的开支都是她自己打理,连买件新衣服都要对比好几家店。”她还记得小时候,妈妈早上会亲自给她做三明治,而不是请佣人帮忙;周末带她去公园放风筝,而不是去高级会所;甚至何鸿燊想给她开家服装店,她都拒绝了,说“我还是喜欢安安静静过日子”。 更难得的是,陈婉珍跟大太太黎婉华的关系一直没变。大太太去世前,还把自己常戴的玉镯留给了她,说“以后这个家就拜托你多照看了”;陈婉珍也一直记着这份情,每年大太太的忌日,都会亲自去祭拜,从未间断。何超莲说“我妈总跟我说,做人不能忘本,当年要是没有大太太的善意,没有我爸的真心,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家”。 说到底,外界总爱用“钱”给豪门婚姻贴标签,却忘了人和人之间最基本的善意与真心。陈婉珍不是靠“算计”嫁入何家,而是靠踏实的品性赢得了大太太的信任,靠温和的性子打动了何鸿燊;何超莲替妈妈辩解,也不是为了维护“豪门脸面”,而是想让大家看到,这段婚姻的起点,从来不是金钱,而是最朴素的“互相照顾”。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