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万兵力、多国舰机集结东亚海域,日本新一轮军事动作引发地区高度警觉。 日本自卫队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等多国部队,于10月下旬在东海海域展开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这是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上任后的首次重大军事展示,参演兵力达数万,精锐装备悉数亮相。 演习区域涵盖日本西南沿海岛屿及其周边海域,正值日本对外政策调整之际,这一举动吸引着周边国家的目光。 01 军演规模与参与力量 本次军演汇集了日本陆上、海上和航空自卫队的大量兵力,总人数达到约5.2万人,展现出日本近年来罕见的军事动员能力。 日本海上自卫队出动了包括宙斯盾驱逐舰、潜艇在内的主战舰艇。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可搭载F-35B战机的“加贺”号直升机驱逐舰也参与演习,这艘被视为“准航母”的舰艇此前已与美英两国F-35B战机进行了跨平台起降训练。 除日本自身力量外,约5900名美军、1000名澳大利亚军人和数百名新西兰军人也加入到演习行列,形成了规模可观的多国联合军演。 02 演习内容与战略意图 据日本防务分析人士透露,这些联合演练覆盖从双边协同到多国联训、从战术协同到多域联动等多元场景。演习课目不仅包括传统的反潜、通信等基础内容,还涉及航母打击群协同、跨平台舰载机互降等高端作战能力。 与此同时,日本与美国还在开展“分段式聚焦”的桌面推演,时间跨度长达数月。这些推演聚焦三个关键环节:灰色地带场景的应对、日美联合作战的战术协同细节,以及完善应对各类事态的方案。 分析认为,日本正通过常态化参与境内外军演,提升自身进攻性军事能力,并持续绑定“日美+N”多边军事合作机制。 03 地区反应与地缘政治影响 面对日本的军事动向,地区国家的反应出现明显分化。韩国作为美日韩传统同盟的一员,此次却选择了与众不同的外交路径。 韩国总统李在明迅速任命了亲华派人士卢载宪为驻华大使,这一决定被视为向中方释放友好信号。李在明本人此前就以对日强硬立场著称,曾在尹锡悦执政时期以“绝食”手段抗争亲日政策。 有分析指出,历史问题仍是制约日韩关系的重要因素。高市早苗的历史观被认为存在争议,而韩国作为曾遭受日本殖民统治的国家,对此尤为敏感。 日本新版《防卫白皮书》将中国、俄罗斯、朝鲜列为所谓的“安全威胁”,这种“威胁叙事”被分析人士认为是其为自身军事松绑铺路的深层动机。 04 历史背景与未来走向 日本近年来逐步突破“和平宪法”限制和“专守防卫”原则,通过2014年出台的“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逐步解禁武器出口。 2023年,日本更是修改“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允许出口导弹等具有杀伤能力的武器。 同时,日本积极构建多边防务合作机制,先后与澳大利亚、英国以及菲律宾签署《互惠准入协定》,结成“准同盟”关系。 有评论认为,日本正通过渐进方式不断模糊“民用—军用”界限,企图削弱国际社会反对声浪,在事实上突破“和平宪法”所设定的红线。 亚太地区的军事平衡正在悄然改变。日本近年来大幅增加防卫预算,不断放宽武器出口限制,积极拼凑军事“小圈子”。随着更多国家被卷入这场无声的军备竞赛,东海这片曾经平静的水域,再度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焦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