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飞行员王光复在成功炸毁日军军列后,正准备返航,途中路过日军机场时,意

如梦菲记 2025-10-25 16:51:31

1944年,飞行员王光复在成功炸毁日军军列后,正准备返航,途中路过日军机场时,意外发现几架敌机正在降落,他果断出击,一举击落了“三架半”!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4年10月的那个清晨,王光复驾驶着P-40战斗机从梁山基地起飞,任务是护航轰炸机去炸毁粤汉铁路沿线的日军补给列车。   这位28岁的飞行员此时已经不是七年前那个从北平书香门第走出来的热血少年了,他经历过无数次生死考验,见证过太多战友从天空坠落。   那天的轰炸很成功,岳阳附近羊楼洞车站的弹药库被炸得火光冲天,满载军需物资的列车在爆炸中化为废铁。   看着地面升腾起的浓烟,王光复知道这些本该运往前线的弹药再也到不了日军手里,完成任务后,编队开始返航,机舱里的燃料表指针已经过半,机身上还留着日军高射炮擦过的痕迹。   飞机沿着既定航线飞向老河口基地,途经荆门上空时,王光复习惯性地扫视地面,就是这一眼,让他看到了机场跑道上的异样,几架日军飞机正陆续降落,有的刚刚着陆,有的正在滑行。   这些敌机很可能刚执行完轰炸任务回来休整,过不了多久就会重新升空,继续去祸害中国的城镇和百姓。   要不要打?燃料不多了,返航的路还很长,强攻机场风险极大,王光复脑海里闪过的却是另一幅画面,1937年夏天,日军轰炸机飞过北平上空时,邻居家的房子被炸塌,老人和孩子的哭喊声混着爆炸声。   那一刻,18岁的他决定参军,瞒着想让他读书的父亲报了名,父亲追到招兵处劝他,说他连枪都没摸过,去了就是送死,他却说国都要没了,家还能在哪儿。   没有请示基地,王光复猛地压杆俯冲下去,第一架敌机刚落地还没停稳,他的机炮就响了,子弹精准地打中引擎,那架九七式轰炸机瞬间冒起黑烟,拖着火焰冲出跑道。   第二架敌机想重新拉起逃跑,已经来不及,王光复提前预判了它的动作,一串子弹打断了它的副翼,失去平衡的敌机一头栽在跑道上摔得粉碎。   第三架敌机刚升空不到百米,正在加速爬升,王光复在后方紧追,瞄准尾翼开火,敌机在空中翻滚着冒烟坠地。   远处还有一架敌机正和盟军战机缠斗,王光复赶过去,抓住时机击中了它的侧翼,这架敌机受损严重但没有立即坠毁,勉强拖着残骸逃离,后来统计战果时被记为半架。   从发现目标到战斗结束,前后不过五分钟,王光复看了眼燃料表,警告灯已经闪个不停,再不走真要迫降在敌占区了。   他拉起机头,带着满身弹孔的战机往基地方向飞,降落时油箱几乎见底,地勤人员围上来检查损伤,都说他命大,他只是擦了把汗说,可惜让那半架跑了。   这次战斗并不在计划之内,上级只要求炸毁军列,击落敌机完全是意外收获,这场空战后来被记入中国空军战史,不是因为它规模有多大,而是它体现了一个飞行员在危急时刻的判断力和执行力。   王光复当时完全可以选择直接返航,保存实力才是理性的做法,但他没有,他选择用最后的燃料和带伤的战机去冒险,因为他知道那几架敌机落地后会飞去哪里,会在谁的头顶投下炸弹。   抗战时期中国空军的装备和训练条件远不如日军,很多飞行员开着性能落后的战机,靠着一腔血勇在天上拼命。   王光复在印度航校受训时,用的是盟军淘汰的旧飞机,座椅上还留着上一任学员的血迹,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这些年轻人硬是咬着牙撑起了中国的天空。   战争结束后,王光复继续服役,去台湾做教官培养飞行员,几十年后他回到北京参加抗战胜利纪念活动,那时的他已经白发苍苍,胸前挂着纪念章,却说自己只是千千万万抗战军人中普通的一员。   他很少提起那三架半的战绩,也从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只说那是一个中国飞行员该做的。   2008年王光复去世时92岁,他这一生经历了太多,从北平的书生到天空的勇士,从抗日战场到和平年代。   但最让人记住的还是1944年那个秋天,一个飞行员在燃料将尽时做出的选择,那个选择里没有太多算计,只有最朴素的信念——国家需要的时候,就该往前冲。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央视网——美国:击落9架日本战机的飞虎英雄王光复

0 阅读: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