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特朗普也没想到,自己绞尽脑汁从中国台湾地区“抢”来台积电,到最后竟然白忙一场。此外曾大言不惭的张忠谋也受到了教训! (信源:参考消息——台积电美厂稀土不够用?国台办:与大陆相向而行是正道) 一场耗资千亿的“抢厂大戏”沦为国际舆论场荒诞注脚。特朗普政府费劲从中国台湾地区“挖”来的台积电,如今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荒漠陷入绝境,稀土库存仅够30天,四年累计亏损近400亿新台币,人才缺口数千人,“芯片自主”计划被现实打脸。 这场打着 “供应链安全” 旗号、实则瞄准打压中国科技发展的政治操弄,不仅让特朗普的野心落空,更让曾高调布局的台积电深陷两难,印证了时任董事长张忠谋当初 “可怕的天真” 的辛辣预警。 故事的开端充满政治胁迫的意味。特朗普政府以关税威胁、政治施压为手段,宣称 “台湾抢走美国的芯片生意”,警告若不将芯片产业迁移美国,“美方会很不高兴”。 在这种高压之下,台积电被迫开启赴美建厂计划,从最初的 650 亿美元加码至 1650 亿美元,承诺建设三座芯片制造厂、两个先进封装设施和一个大型研发中心,堪称美国史上最大单项境外直接投资案。 彼时的特朗普志得意满,将其视为 “制造业回归美国” 的标志性胜利,妄图通过掌控芯片核心产能,遏制中国科技产业的崛起势头。 然而,现实很快给这场政治闹剧泼了冷水。芯片制造被誉为 “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复杂程度远超特朗普团队的想象。 最致命的短板率先暴露在稀土资源上 —— 芯片生产所需的高性能永磁体、精密催化剂等关键材料,均离不开稀土的支撑,而全球 90% 以上的稀土开采、提纯完整产业链牢牢掌握在中国手中。 台积电美国工厂的稀土库存仅够维持 30 天,美国紧急从格陵兰、非洲等地寻找替代来源,却发现新矿开发周期长达 5-10 年,且环保审批、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重重,根本无法满足先进制程芯片的生产需求,所谓的 “资源自主” 沦为空谈。 张忠谋早预见这场危机。这位半导体传奇人物与佩洛西会面时直言,美国以为砸520亿美元补贴就能建立独立芯片产业,“这是可怕的天真”。他指出,半导体制造需完整产业链协同、数十年人才积累和持续技术迭代,非砸钱速成。 如今预警应验:美国本土缺半导体工程师,人才流向金融和互联网行业,台积电抽调骨干仍有数千人才缺口;亚利桑那州水资源紧张,芯片制造耗水多;美国人工成本高、审批流程繁琐,致台积电美国工厂四年累计亏损近400亿新台币,而其中国南京工厂同期盈利超800亿新台币,反差明显。 更让台积电雪上加霜的是,它正沦为美台博弈中的 “棋子”。特朗普政府近期推动将芯片法案补助转换为股权,试图通过资本渗透掌控台积电核心技术,引发“台积电变美积电” 的广泛担忧。 岛内网友愤怒直言,这根本就是 “明抢”,美国 “一石二鸟”既夺技术又掌控制权,而民进党当局却将其当作 “缴保护费”,彻底出卖台湾的核心利益。 在市场端,台积电美股股价多次因美国工厂亏损消息受挫,投资人质疑其过度投资美国稀释毛利率;在战略端,它被夹在美方的技术限制与中国庞大的市场之间,既要应对美方的无理要求,又面临失去大陆市场的风险,而美方随时可能在利益更迭中将其抛弃。 台积电赴美建厂的困境,本质上是政治凌驾于经济规律之上的必然结果。特朗普政府将芯片产业当作地缘政治博弈的工具,无视半导体行业对产业链完整性、资源配套的刚性需求,妄图用行政命令重构全球供应链,这种违背市场规律的做法,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而张忠谋的 “教训”,则是企业家在政治压力与商业理性之间的无奈妥协 —— 他明知美国建厂不可行,却仍被迫推进,最终让企业陷入亏损与技术外移的双重风险。 更深刻的启示是,此事件再次印证“脱钩断链”的危害。芯片产业全球化分工彻底,无国家能独立完成全链条布局。 美国打造“排他性”芯片供应链,未能打压中国科技发展,反使自身陷入资源短缺、成本高企困境;台积电盲目迎合政治需求,偏离发展节奏,损害自身利益与台湾地区经济根基。 如今,亚利桑那州工厂爬坡艰难,全球芯片产业格局正重塑。“抢厂计划”失败给试图以政治扭曲产业规律的势力敲响警钟:全球化时代,合作共赢是正道,单边、霸权行径终将被市场规律和历史潮流抛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