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来了,他们的真面目都露出来了! 随着法国的马克龙这几天露出獠牙,提出要对我们实施《反胁迫工具法案》(即对我们实施惩罚性关税)后,德国外长又大放厥词,对我们的内部事务指手画脚。 我刚刷到这事儿的时候,手里的瓜都差点没拿稳!马克龙在欧盟峰会上拍着桌子放话,说要对中国启动“核选项”——就是2023年底生效的那部《反胁迫工具法案》。这法案号称“贸易核弹”,既能征惩罚性关税,甚至还能中止知识产权保护,可它压根没真正用过,毕竟欧盟自己也怕“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下场。 但你仔细琢磨琢磨,法国这出戏演得也太拧巴了!他们家的奢侈品、农产品,还有空客飞机,全靠中国市场吃饭。光波尔多红酒,每年卖给中国就得好几亿欧元,空客的订单更是他们的命根子。这边喊着要制裁,那边又怕咱们中国反制,这不就跟既要砸人家的锅,又盼着人家给饭吃一样矛盾吗? 更绝的还得是德国这波神操作!外长瓦德富尔24号刚说26号要来华访问,还强调“跟中国脱钩不是什么好法子”,结果转天就宣布推迟访问,理由居然是“没在中国安排到足够多的会谈”。这变卦速度比川剧变脸还快,看得我都懵了——你们到底是想好好谈,还是故意来闹事儿啊? 不过转折点在这儿呢!别看马克龙叫得凶,欧盟内部早都分裂成好几块了。德国车企从电动马达到电池组件,从头到尾都得靠中国的稀土;匈牙利、希腊这些东欧国家,攥着中国的投资,压根不想跟着法国瞎起哄。再说了,所谓的“核选项”得27个国家全票通过,这根本就是没可能完成的事儿。 我查资料的时候发现个特讽刺的事儿:这部《反胁迫工具法案》,本来是欧盟准备用来对付美国的。当初特朗普给欧盟加税,法国还跳着脚喊要用上“核选项”,结果最后雷声大雨点小。现在对着中国倒是喊得挺响,可去年法国对华出口增长超过20%,不管是航空产品、化妆品还是葡萄酒,全得指望中国买家。 王文涛部长21号跟欧盟委员开视频会的时候说得很清楚:中国管控稀土出口,是按规矩办事,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产业安全。咱们国家的稀土储量占了全球的三分之一,却长期给全球九成的市场供货,付出的环境代价特别大。现在把管理完善好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商务部长还承诺会继续给欧盟企业提供审批上的方便。 最让人觉得唏嘘的是欧洲的普通老百姓。连德国《焦点》周刊都看不下去这种情况了,评论说瓦德富尔别再接着搞“说教那套”,反而该好好跟中国学学。毕竟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经济发展能力,西方与其带着敌意,不如多抱点好奇心。 现在这出戏的门道越来越清楚了——马克龙嚷嚷着要启动“核选项”,根本就是场政治作秀。他在非洲的影响力越来越弱,俄乌冲突里说话的分量也轻了,急着靠对中国强硬刷一波存在感。可真等中国把稀土出口管严了,欧盟才会发现,自己的新能源转型、军工制造,全被掐住了脖子。 各位读者朋友,你们怎么看这事儿?欢迎在评论区里聊一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