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犯了美国的错误,觉得中方依赖巴西大豆,结果也玩砸了 这事再次证明:国家之间不存在朋友,只有利益。靠谁都不如靠己。互利共赢的大道理只有中国明白。任何经贸往来不能完全依赖一方,能做到雨露均沾,自己才更安全。 巴西这次真是打错了算盘。他们看到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受挫,就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十月份,巴西大豆出口商把价格抬到每吨650美元,比美国货整整贵了66美元。这分明是想趁火打劫。 巴西商人私下里说得更直白。有人放话要"把过去三年少赚的钱一次赚回来"。他们认定中国买家别无选择,只能接受他们的高价。这种想法实在太天真了。 中国买家的反应让巴西人措手不及。我们果断暂停了180万吨的新订单,转身就与阿根廷签下了130万到300万吨的采购合同。俄罗斯和乌拉圭的大豆也迅速补上了供应缺口。 现在的巴西港口乱成一团。近200万吨大豆堆在码头运不出去,每天的滞港费就要120万美元。更糟的是,这些大豆已经积压了近七个月,再不放行就要变质了。 巴西人终于撑不住了。他们不得不每吨降价18美元,农业部还急着派代表团来中国解释。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我们之所以能这么硬气,是因为手里有粮。中储粮的200万吨储备大豆,足够应付好几个月的需求。这就是我们的底气所在。 阿根廷取消大豆出口税后,我们迅速抢购了30船大豆。俄罗斯和乌拉圭的供应商也积极配合,保证了供应不断档。多元化采购策略见效了。 看看现在的市场格局:美国大豆对华出口几乎归零,市场份额从35%跌到28%。巴西和阿根廷虽然合计占到52%,但已经不敢漫天要价了。 巴西人犯了个致命错误。他们把中国去年进口7000万吨巴西大豆,误读成了"非买不可"。这种误判让他们付出了沉重代价。 国内企业也在积极应对。饲料企业通过技术改进,把豆粕在饲料中的比例从15%降到12%,有些企业甚至降到了8%。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东北等地的农民也在努力。大豆玉米复合种植面积扩大到1亿亩,预计能多收1500万吨大豆。虽然还不能完全自给,但在关键时刻能起到缓冲作用。 巴西这次的教训太深刻了。短期投机行为最终损害的是长期利益。要知道,中国每年农产品进口额超过18万亿人民币,我们完全有资格选择跟谁做生意。 这件事给所有人的启示很明确:做生意不能把宝都押在一家身上。要多找几个合作伙伴,自己也要有储备。只有这样,才能在谈判桌上掌握主动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认为?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