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让领土真的能换来和平吗?据俄罗斯媒体报道,斯洛伐克总理菲佐表示,“若乌克兰不做出领土让步,就不可能实现和平”。 “乌克兰割点地,这事儿不就平了吗?”斯洛伐克总理菲佐这话一出,又把一个老掉牙的难题摆上了台面。这个提议,听起来像是个干脆利落的止损方案。但它真是走向和平的出路,还是一个包裹着糖衣的陷阱? 今天我们不绕弯子,就从历史、现实和国家尊严这三个角度,把这事儿彻底掰扯明白。 历史这本大书,几乎每一页都在重复同一个故事。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战国时期,韩、魏等国用土地去“伺候”强大的秦国,想换个安稳,结果是被人家挨个吞掉。 这场景是不是有点眼熟?二战前夕,英法两国在慕尼黑会议上,妄图换取“一代人的和平”,竟罔顾道义,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苏台德地区拱手让给德国。这种绥靖行径,无异于养痈遗患,后果不堪设想。结果呢?希特勒的胃口被彻底撑开,整个欧洲都被拖入了战火。 你可别以为这是古代人才会犯的错。晚清政府割让香港、台湾,赔了无数银两,也没能挡住列强的铁蹄。近在咫尺便有例证,2014年克里米亚局势变动,控制权易主。这般变化,究竟是否换来和平?其答案,或许已不言而喻。并没有,等来的是顿巴斯地区连年的冲突,以及后续更大规模的战事。 古之贤哲,早察世情。“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语一针见血,道尽以退让求苟安之非明智之举。其远见卓识,着实令人折服。历史已经用无数悲剧证明,想用退让喂饱侵略者,就是个自我毁灭的死循环。 再把视线拉回到当前的俄乌冲突。劝乌克兰割地,简直是没看懂牌桌上的对手。俄罗斯的首席谈判代表早就把话挑明了,他们的目标清单上,明晃晃地写着“8个州”。 人家在占领区搞的那些所谓“公投”,更是把意图写在了脸上:把吞下去的地盘合法化,这哪里有半分和解的意思?其真正的目标,恐怕是恢复往日苏联的版图和影响力。 这时候谈让步,让的不仅仅是土地。敖德萨,宛如乌克兰经济命脉的重要闸口,作为关键出海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哈尔科夫,则堪称其工业心脏,为整个国家的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些地方要是没了,乌克兰这个国家也就被抽走了龙骨,基本上名存实亡了。 更别提那些生活在占领区的民众,他们将面临语言、文化和教育的强制同化,活生生地被从自己的祖国割裂开来。这能叫“和平”?这是对无数国民的背叛。 说白了,有些国家劝人大度,不过是自家小算盘打得响,生怕引火烧身或得罪了俄罗斯。可要是刀架在他们自己脖子上,你猜他们还会不会这么“慷慨”? 说到底,领土这东西,绝不仅仅是地图上的一块颜色。它与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休戚相关。精神支柱宛如国家发展的灯塔,而它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深刻影响着国家的灵魂塑造与前行方向。毛泽东思想里讲,“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道理是相通的。 士兵们在前线用生命守护的土地,后方政府转手就送人了,这队伍还怎么带?军心一散,国民的凝聚力也就垮了,国家可能不等外敌来攻,自己就先从内部瓦解了。 国际舞台的现实,残酷得令人心寒。在这没有硝烟却暗流涌动的场域,利益纷争、弱肉强食尽显无遗,一切温情与幻想皆被无情碾碎,只剩冰冷的现实横亘眼前。“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永在大炮射程之内”,此语虽质朴无华,却蕴含至理。 在现实世界中,强大的实力往往是捍卫尊严、践行真理的坚实后盾。一个轻易出让主权的国家,没人会打心眼里尊重你,以后也别想有任何话语权。 所以,别把泽连斯基积极寻求国际援助看作是好战。这是在为国家争一口气,争一个未来的生存权。这是一道选择题:是被动地接受被征服的命运,还是主动地争取活下去的权利。 所以你看,无论从历史的教训、现实的利害,还是国家存续的根基来看,“以领土换和平”都被证明是一条通往更深渊的绝路。乌克兰所面临之抉择,表象为战与和的权衡,实则于深层次里,是关乎国家存续与覆灭的严峻考验,存乎一念之间,命运跌宕。 抵抗的路再难,也是维系国家尊严和民族希望的唯一途径。任何试图以牺牲核心主权为代价的“捷径”,最终都只会导向历史的悲剧重演。那不是和平,而是缓期的国家消亡。 . 信息来源:战略分歧”!挺乌峰会杂音多——2025-03-02 14:34——来源: CCTV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