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放大招!中小学减考试不排名,家长学生反应亮了 10月24日,教育部印发《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把“减考试、禁排名”推到台前——明确减少测试频次、控制试题难度,再也不能用成绩给学生排座次,瞬间戳中千万家庭。 这政策来得太及时了。之前不少学校跟“考试机器”似的,周测刚完月考接上,试卷难到超纲,教室后墙的排名表比成绩单还刺眼。孩子熬夜刷题熬成“熊猫眼”,考差了垂头丧气,考好了也怕下次掉名次,焦虑得不行,家长也跟着揪心。 新规把“红线”划得明明白白。小学低年级彻底跟书面测试说拜拜,中高年级一学期顶多考两次,初中的联考、模拟考也得“缩水”,试题还不能脱离课本瞎出题。最让人期待的是取消排名,以后不用再为名次高低揪着心了。 咱普通人看了都觉得舒坦。以前排名就是根“紧箍咒”,后进生被贴标签,优等生也绷着神经。现在换成“等级评价+评语”,老师能针对性指问题,孩子也能踏实找差距,不用总活在对比里。 但家长群里也有嘀咕的。有人说“中考高考还看分数,现在不排名,到高中跟不上咋办?”还有人担心学校搞“暗箱排名”,换汤不换药。毕竟政策再好,落地走样就白搭。 政策是好意,可中考高考的“指挥棒”没变。这阶段性的“减压”,真能护得住孩子的心理健康吗?会不会反而成了初高中衔接的“绊脚石”?教育新政 教育减负新方案 教育减负政策 作者声明:素材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