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并印发《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的通知明确规定,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用网环境,规范管理了学生带入学校的智能终端产品,禁止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 官方:严禁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 教育部此次明确“严禁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是构建健康校园环境、护航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保障课堂专注度,提升学习实效。手机等电子设备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禁止带入课堂能有效减少网络娱乐、社交信息等干扰,确保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夯实学业基础。 二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防范网络危害。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不仅影响视力、体质,更易诱发网络沉迷、焦虑等心理问题。该规定与“息屏行动”相呼应,旨在引导学生减少对虚拟世界的依赖,培养规律作息和健康生活习惯,同时通过屏蔽不良信息,为未成年人构筑精神“防护网”。 三是强化家校社协同,共育网络素养。禁令并非简单“一刀切”,而是推动智能终端管理的规范化。它要求学校、家庭与社会形成合力,既在校内严格管控,又倡导家长以身作则,共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实现从“被动限制”到“主动管理”的素养提升。 这一措施直面当前教育痛点,通过净化校园物理与网络空间,为学生营造更有利于专注学习与心理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 【注】图片及参考信息来源 北京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