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媒体10月21日报道:“闻泰收购安世后,未押注荷兰,而是派专家拆解产线、迁产

非常盘点中 2025-10-24 12:37:31

德国媒体10月21日报道:“闻泰收购安世后,未押注荷兰,而是派专家拆解产线、迁产能回中国,此举堪有谋略,荷兰试图以断系统权限、停工资施压,却漏算闻泰早搭备用系统、换国内供应链,中国基地反超研发,推出国产SiC模块,还断荷兰研发资金,最终让欧盟车企承压!” 2018 到 2020 年那阵子,闻泰砸重金拿下有 60 年历史的欧洲半导体巨头安世,多少人骂这是 “冲动消费”,觉得中国企业根本啃不动这块硬骨头。可谁能想到,荷兰政府 2025 年 9 月突然下狠手施压时,才发现被拿捏的其实是他们自己。 当初收购刚落地,闻泰压根没把宝押在荷兰总部。别人都盯着安世在德国、英国的晶圆厂,闻泰悄悄派了几十人的专家团队去拆解产线,连一颗螺丝钉的规格都记录在案。 2021 年更是直接在上海临港开建 12 英寸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晶圆项目,2022 年又跟清华大学搞了联合研究中心,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要把核心产能迁回中国。那会儿荷兰方面还没察觉,反倒觉得中资会乖乖捧着安世的技术当宝贝。 2025 年 9 月,荷兰政府突然撕破脸,以 “国家安全” 为由冻结安世全球 30 个主体的资产,连闻泰派去的 CEO 张学政的职权都给暂停了,还让第三方托管股权。紧接着更狠,10 月中旬直接切断安世中国员工的系统权限,连工资都停发,想逼中国团队妥协。 可他们没算到,闻泰早就在国内搭好了备用系统,从晶圆制造到封装测试的供应链全换成了国产,东莞、黄石的工厂早就能独立运转。安世中国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得实在:“就算欧洲系统全断,我们国内产线当天就能复产。” 更让荷兰打脸的是研发反超,安世原本的车规级半导体技术确实能打,但闻泰没止步于照搬。2025 年上半年,闻泰直接发布了 1200V 车规级 SiC 模块,性能比安世原来的硅基产品提升 30%,成本还低了 15%。 要知道,这可是欧盟车企转型新能源汽车急需的核心部件,大众、宝马的新车型早就把宝押在了 SiC 技术上。更绝的是,闻泰干脆停了荷兰总部的研发资金,把钱全砸到国内的联合研究中心,欧洲工程师想搞新技术都没了经费,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基地后来居上。 欧盟车企这下彻底坐不住了,安世的客户超过 2.5 万个,其中大半是欧洲车企,每辆新能源汽车里至少有 10 个安世的半导体器件。以前荷兰总部掌控供货,车企还能稳住阵脚,现在中国基地成了核心产能,闻泰又卡着合规通道,凡是给美国车企供货的欧洲供应商都得申报清单。德国媒体算过一笔账,要是安世的供货断上一个月,欧盟车企的减产损失就得超过 20 亿欧元。 其实闻泰的布局早有预兆,2024 年闻泰就陆续终止了印度、昆明的部分智能终端项目,把募集资金全转去补半导体产能短板。反观荷兰,以为攥着安世的老厂房就能拿捏主动权,却忘了半导体产业拼的是全产业链能力。 中国不仅有成熟的封装测试工厂,还有刚量产的 SiC 原材料产能,而欧洲建一条晶圆生产线至少要 5 年,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方案。现在欧盟车企夹在中间两头为难,一边是荷兰政府的政治施压,要求跟中资保持距离;一边是闻泰手里的产能和新技术,断供一天都扛不住。 德国大众已经悄悄派团队去闻泰黄石工厂考察,想签长期供货协议,宝马更是直接跳过荷兰总部,跟安世中国谈技术合作。这哪儿是闻泰被拿捏,分明是欧盟车企被架在了火上烤。中国外交部和半导体行业协会也接连发声,指责荷兰泛化国家安全概念,违背市场经济原则。 说到底,闻泰这步棋根本不是 “蛇吞象”,而是早就算准了全球产业链的命脉。荷兰想靠政治手段抢技术,反倒暴露了欧洲半导体产业的软肋;欧盟车企喊了多年 “供应链多元化”,真到了生死关头,还得看中国产能的脸色。那些当初笑闻泰 “花钱买罪受” 的人,现在估计都闭了嘴。这哪是买罪受,分明是布了一局稳赢的大棋。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非常盘点中

非常盘点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