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22日,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与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进行了两个小时的通话,谢夫乔维奇表示,王文涛已经接受邀请,将于下周访问布鲁塞尔。 谢夫乔维奇警告称,中国必须“迅速解决”对关键材料出口的限制,这些限制已经阻碍了欧盟部分制造业的发展。7月以来,中国总共收到约2000份申请,但只有半数获批。 欧盟这波操作,简直是把“双标”俩字贴脸上演给大家看!自己天天找借口卡中国的脖子,一会儿限制这个出口到中国,一会儿给中国货进口设门槛,转过头来倒警告中国,让咱们赶紧取消关键材料的出口限制,这逻辑绕得比小区门口的菜市场还乱,合着就许他坑咱,咱连护着自己的东西都不行? 事情是这样的,10月22号那天,欧盟的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跟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通了俩小时电话。通话里谢夫乔维奇说,王文涛已经答应邀请,下周要去布鲁塞尔访问。可他话锋一转就开始施压,说中国必须“赶紧解决”关键材料的出口限制,还说这些限制耽误了欧盟不少制造业的活儿。 他还提了个数据,从7月到现在,中国一共收到差不多2000份出口申请,结果就批了一半。可这事儿本来就是中国按规矩办事啊,咱们依法依规行使自己的权利,欧盟倒好,直接扣上“破坏供应链”的帽子,明摆着是想等王文涛下周去了,再接着施压。 但欧盟咋就忘了自己以前干的事儿呢?今年6月的时候,他们拿“反补贴”当借口,给中国电动汽车加了最高38.1%的关税,直接把中国车企在欧洲的路堵了一截。更早之前,还拿“涉俄”当理由,制裁了19家中国企业,连做卫星技术的公司都没放过,可到最后也没拿出半点证据。他们自己这么搞单边主义,现在倒指责中国“随便限制”,这不就是自己干着一样的事,却不许别人做吗? 更讽刺的是,欧盟一边催着中国开放关键材料,一边自己倒收紧了对中国的技术出口。就说荷兰那个阿斯麦公司吧,专门做半导体设备的,他们老板都吐槽好几回了,欧盟跟着美国学,限制给中国出口光刻机,结果欧洲自己的车企连成熟制程的芯片都不够用了。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操作,连阿斯麦的CEO都看不下去,直说“不让别人生产你需要的东西,这事儿太不理智了”。 其实中国搞出口管制,根本不是针对欧盟,就是为了国家安全,也是按国际上的惯例来的。就拿稀土来说,咱们对镝、铽这些中重稀土搞出口许可,明明白白要求这些材料只能用在民用上。商务部早就说了,只要是合规的申请,都能走绿色通道。今年前4个月,稀土出口还比去年同期涨了5.1%,这就说明咱们没断了欧盟的供应链,就是把那些可能用到军事上的灰色交易给筛掉了而已。 再看看欧盟,他们对中国材料的依赖程度,比自己想的还深。有数据说,欧盟97%的太阳能板、43.8%的电动汽车电池,都得靠中国供应。更关键的是,在稀土加工这块,中国占了全球58%的专利,提炼成本还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 欧盟自己也试着搞“无稀土永磁体”,可那性能也就达到传统磁体的60%,根本没法替代。他们自己长期不重视产业链建设,现在陷入“卡脖子”的困境,不想着自己解决,倒想靠施压让中国让步,这不是转嫁矛盾吗? 而且中国的出口管制也不是“一刀切”,今年10月9号刚实施的新措施里,只有用于14纳米以下芯片制造的稀土技术,需要一个个审核;像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这些民用领域,还是敞开供应的。咱们这么精准管控,既护住了国家安全,也没耽误全球产业链,跟欧盟那种把什么都往政治上扯的限制,根本不是一回事。 面对欧盟这种没道理的要求,中国的态度很明确:出口管制是主权国家该有的权利,谁也没资格干涉。就像商务部说的,咱们会继续按规矩审核出口申请,也愿意跟欧盟坐下来对话解决分歧。但有一点必须说清楚:中国不会因为外部施压就放弃自己的利益,更不可能替欧盟的产业政策“买单”。 其实这背后,是全球产业链的深层矛盾。欧盟想靠政治手段保住自己的技术霸权,却不管市场规律,也不补自己的短板;中国则是按法律来,透明公开地维护国家安全,同时也给全球供应链稳定搭了保障。到底谁在破坏规则,时间长了大家都能看明白。

戏如人生
让荷兰三倍的赔偿金交了,就适当的多供应点稀土。让他们狗咬狗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