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今天(10月23日)报道:“荷兰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的争议持续延烧

墨韵兰亭 2025-10-24 16:57:08

新加坡联合早报今天(10月23日)报道:“荷兰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的争议持续延烧之际,知情人士透露,在中国子公司被禁止出口部分零部件、公司一度暂停所有出货后,子公司已恢复向中国经销商供应半导体。”   这事得从美国说起,今年9月美国商务部出了个“穿透规则”,意思是只要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企业,控股超过50%的子公司,出口也得受管制。安世是闻泰科技全资控股的,自然就成了美国打压的目标。   荷兰政府立马跟着凑热度,搬出冷战时期的《物资供应法》,一下子冻了安世30个全球实体的资产、知识产权,还强行把中方高管撤了,甚至把公司股权交给第三方管着。这事儿连外媒都看不下去,说跟“21世纪海盗抢东西”似的。   更离谱的是荷兰政府的操作,一边喊着“要维护供应链稳定”,一边又让荷兰安世的管理层去造谣,跟客户说“中国工厂产的芯片合规性没法保证”,想搅黄正常的采购。结果安世中国直接发了封《致客户信》怼回去,明明白白说自家芯片既符合中国法律,又过了严格的质量检验,证据摆得足足的。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也出来泼冷水,说要是安世芯片一直断供,全球车企的库存顶多撑几周,找新供应商还得好几个月,这下荷兰政府彻底尴尬了,纯属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面对这无理制裁,中国这边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没慌。中国商务部很快就出了出口管制措施,明确不让安世中国子公司出口特定元器件,精准打在对方供应链的关键处;安世中国也没软,用法律手段维权,说荷兰总部的那些决定,在中国境内根本不算数,自家业务该咋开展还咋开展。政府和企业这么一配合,荷兰那套制裁基本成了摆设。   更关键的是,中国子公司有实打实的底气。安世中国直接表态,自家产的芯片完全符合安世一贯的技术标准,出厂前都验过好几遍。这就把荷兰政府“怕技术外流”的借口戳破了,要知道,安世半导体前身是飞利浦的半导体部门,有60多年的技术积累,而且全球70%的产能都在中国工厂。真要是断供,不光中国企业受损失,欧洲那些车企都得面临停产风险。   其实荷兰政府这么干,本质上就是西方在科技竞争里的“霸权思维”。嘴上喊着“自由贸易”,实际却用政治手段搅和市场,这不仅违反了WTO的规则,还把全球产业链往分裂里推。欧洲汽车工业协会都直接说,荷兰这制裁“严重影响全球供应链稳定”,劝各方坐下来谈。   反观中国,应对得就很有章法。外交部好几次强调“别把国家安全当借口滥用”,还提醒荷兰“得讲契约精神”;安世中国也用恢复供货的实际行动,给市场吃了颗定心丸,稳住了国内的供应链。这种“该斗争就斗争,同时也不丢合作的可能”的做法,既护住了国家利益,也给全球化时代的经贸秩序立了个好例子。   往后看,这场科技博弈谁能赢,关键看谁更懂全球化的规矩。荷兰要是一直跟着美国当“马前卒”,不光会丢了中国这么大的市场,还得得罪欧洲本土的企业——毕竟安世的芯片常用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上,真断供了,损失得整个欧洲产业链扛。   而对中国来说,这事也再次说明“核心技术不能靠别人”。安世中国能这么硬气反击,就是因为这些年中国在半导体封装测试领域攒了不少实力。以后要是在芯片设计、制造这些环节再突破突破,西方那套技术封锁早晚成“纸老虎”。就像安世中国在声明里说的:“只有跟客户一起扛,才能把麻烦降到最小。”   说到底,安世这事就是全球化退潮时的一个缩影。荷兰想用政治手段拆产业链,最后被市场规律教训了;中国企业硬气反击,不光护住了自己的权益,也让全世界看到,搞科技竞争,靠的是实力,不是耍霸权。   现在西方还在纠结“脱钩断链”,中国早用行动证明了,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才是正道。这场没硝烟的仗,最后赢的肯定是那些守市场规矩、顺全球化潮流的国家和企业。

0 阅读:2

猜你喜欢

墨韵兰亭

墨韵兰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