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这波操作真是绝了!刚出台新规卡我们脖子,不准中国买高端光刻机,结果你猜怎么着?格力反手就上演了一出"教科书式反击"——三十台进口设备订单直接甩进垃圾桶,转头就和北方华创、中电科48所签下21.8亿天价大单!更绝的是国产设备不仅没掉链子,反而提前四个月交货,这波操作简直帅炸了! 不少人看完都喊"解气",觉得这是国产企业硬刚"卡脖子"的经典案例,甚至有人说"早该这么对荷兰企业了"。单从商业博弈来看,格力这步棋确实走得够果断:既没被新规打个措手不及,还顺势给了国产设备厂商一个大订单,等于用真金白银投票"支持国货"。要知道,以前不少企业总觉得"进口的更靠谱",哪怕多花钱、等货期也优先选外资品牌,格力这波"说换就换",确实给行业立了个标杆。 但光喊"帅炸了",其实没看懂这事儿背后的门道。最该警惕的,是把"单个企业的反击"当成"整个产业链的胜利"。格力能顺利切换供应商,本质是它用的设备不是最顶尖的EUV光刻机,而是中低端的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这些恰恰是北方华创、中电科48所已经突破的领域。可要是换到7纳米以下的高端芯片制造,目前国产设备还真接不住——全球能造EUV光刻机的只有荷兰ASML一家,咱们的国产光刻机还卡在28纳米的DUV阶段。这就像跑步比赛,咱们在百米赛道上赢了一局,可高端赛道上的差距还摆在那儿,真没法算"全面反杀"。 还有人说格力"砸钱救国产"太仗义,可这笔21.8亿的订单,从来不是"慈善捐款"。企业做生意的核心是赚钱,格力敢把订单转给国产厂商,前提是算过一笔账:国产设备的价格比进口低近30%,交货期还能提前,售后响应速度更是外资品牌比不了的。更关键的是,格力自己也在搞芯片研发,和国产设备厂商绑定,能更快地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设备参数,这比被动等外资品牌适配高效多了。说白了,这是一场"互利共赢"的商业选择,不是单纯的"情怀买单",要是国产设备没真本事,再爱国的企业也不敢拿生产线冒险。 最容易被忽略的,是这波"反击"背后的长期挑战。荷兰卡脖子的本质,是高端制造产业链的话语权之争——ASML的光刻机里,有德国的镜头、美国的精密仪器、日本的材料,全球几十个国家的技术捏合在一起,才造出这么个"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咱们现在突破的只是设备制造的"单点技术",可从设备到材料、从设计到封装,整个产业链的短板还有一大串。就像搭积木,光有一块漂亮的积木不够,得有整套零件才能搭出高楼。格力的订单能帮国产设备厂商"练手",但要追上全球顶尖水平,还得靠持续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研发投入,这可不是一次"教科书式反击"就能搞定的。 喊"帅炸了"很容易,但看懂背后的差距、坚持长期的投入更重要。格力的反击是个好开头,但真正的胜利,得等到国产高端设备能真正替代进口的那一天。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荷兰这波操作真是绝了!刚出台新规卡我们脖子,不准中国买高端光刻机,结果你猜怎么着
追风小小四
2025-10-23 20:06:26
1
阅读:287
用户10xxx96
为女老板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