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公开表示,他这几天就会跟中方的高级官员见面,商量怎么解决安世半导体(Nexperia)现在的僵局,用他的话说,“这事儿已经提到最高级别来讨论了”。 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突然松口,表示希望尽快与中方会面讨论安世半导体问题,这一表态发生在荷兰政府强势冻结中企资产不到一个月后,态度转变之快令外界惊讶。 要搞懂这场磋商为啥能 “升级到最高级别”,得先捋清楚安世半导体到底陷入了怎样的僵局。安世半导体不是普通企业,作为闻泰科技的全资子公司,它在全球汽车芯片领域占据重要位置,尤其在功率半导体市场稳居前列,中国车企的不少车型都依赖它的供应。 但麻烦从 2024 年 12 月就开始了,闻泰科技被列入美国商务部 “实体清单”,到了 2025 年 9 月,美国 BIS 发布 “穿透规则”,把管制范围扩到了实体清单企业持股超 50% 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直接被卷了进去,全球供应链和技术采购瞬间受限。 荷兰政府的动作紧接着就来了。今年 10 月中旬,荷兰以安世存在 “严重治理缺陷”、“威胁欧洲技术安全” 为由,采取了被当地媒体称为 “历史性干预” 的措施,甚至被曝曾和美国沟通协调,美方还提出过更换中方首席执行官、调整治理结构的要求。 可荷方一直嘴硬,卡雷曼斯之前在电视节目里反复强调,这些决定是 “基于自身考量”,没受美国施压,还反诬中方 “混淆事实”,说中方觉得荷美在联手干预是误会。 但中方的回应相当直接。9 月初,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就已经提出交涉,明确反对荷方用行政手段干预企业正常经贸往来,呼吁尊重契约精神和市场原则。眼见荷方没松口,10 月 4 日中国商务部直接出台反制,禁止安世半导体在华子公司及分包商出口特定成品元器件和组件。 这一下正好打在要害上 —— 安世在广东有 8 万平方米的封装组装基地,中国产能是其全球供应链的关键一环,限制出口后,荷兰本土的安世工厂甚至已经开始减少对中国基地的晶圆供应,连锁反应很快显现。 卡雷曼斯显然也感受到了压力。他在最新表态里不得不承认,中国汽车制造商同样需要安世的芯片,双方得共同解决问题。有意思的是,他给出的荷方干预理由变了说法,不再提 “治理缺陷”,转而说担心前中国籍首席执行官 “把业务和知识产权转移出欧洲”。 这种说辞的调整,再加上主动提出和中方高官会面,被不少行业人士解读为荷方态度松动的信号。毕竟安世半导体的僵局不光影响中资企业,荷兰本土的上下游供应商也开始抱怨订单减少,汽车行业更是担心芯片断供影响生产。 这场 “最高级别” 磋商到底能不能破局,现在还不好说。荷兰智库克林根代尔研究所的学者早有分析,美国其实是想借这类操作遏制中国科技发展,荷兰夹在中间处境尴尬。 荷方一边想维持和美国的盟友关系,一边又舍不得中国市场和供应链的利益,之前的强硬姿态已经让自己尝到了苦头。中方这边的立场很明确,从外交部到商务部多次强调,反对滥用出口管制,维护产业链稳定是关键,反制措施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卡雷曼斯提到 “几天内” 就要会面,这个时间点很微妙。距离美国出台 “穿透规则” 刚过去一个多月,中方反制措施落地也不到三周,双方都还处在政策效果的观察期。磋商中,荷方会不会松口调整对安世的限制,中方又是否会相应放宽出口管制,将是核心看点。 而美国的态度也不容忽视,虽然卡雷曼斯说没和美方沟通,但作为 “穿透规则” 的始作俑者,美国显然不会坐视不管。 全球半导体行业都在盯着这场对话。安世半导体的僵局本质上是科技领域地缘博弈的缩影,一旦磋商有突破,可能会为其他类似纠纷提供解决思路;要是谈不拢,恐怕会引发更多供应链动荡。 毕竟在芯片这个高度全球化的产业里,任何一方的强硬措施,最终都可能变成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的局面。 信源:财联社
高志凯教授怒斥德国代表这段话,实在是太霸气了!根据观察者网10月21日报道,高志
【58评论】【5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