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李在明下的险棋,始于一场越界的外交宣布。 10月13日,韩国外长

高干评世界 2025-10-22 09:44:28

韩国总统李在明下的险棋,始于一场越界的外交宣布。 10 月 13 日,韩国外长赵显在国会直接说 “中方会去韩国参加 APEC”,可中国官方压根没发过相关消息。 这种单方面替他国定行程的操作,明摆着是想 “先斩后奏” 逼中国点头,给僵住的中韩关系找突破口。 这事背后,是韩国企业跟美国军工绑得太紧。 全球造船业排第二的韩华海洋,2024 年底花 1 亿美元买了美国费城造船厂,又追加 50 亿升级设备,要把舰艇年产量从不到两艘提到 20 艘,专门给美国海军造船。 今年 8 月,李在明还亲自去费城造船厂,给 “缅因州” 号船站台,用总统身份认了这桩军事合作,当时中方就留了心。 真正让中方动手反制的,是韩华海洋主动帮美国遏华。 2025 年 3 月 20 日,这家企业给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信,明着 “支持” 对华 301 调查,不光给了所谓 “中国补贴数据”,还提了具体限制建议。 6 天后又去听证会补证词,把本要一年多的调查,半年就推进完了。 中国的反制 10 月 14 日正式落地,一下戳中要害。 商务部发令,按《反外国制裁法》把韩华海洋 5 家美国子公司列进清单,像 Hanwha Philly Shipyard Inc. 这些核心公司,全禁止国内企业跟它们做生意。 当天韩华股价就跌了 18%,这家已经亏了两年的企业,因为少了中国供应的钢材、阀门(占 60%),直接停了产。 这边制裁刚生效,韩国半导体企业就慌了。 三星、SK 海力士连夜开闭门会,算对华业务的风险 —— 中国市场占它们半导体出口的 40% 还多。 韩国产业部也赶紧发 “对华贸易预警”,让企业别掺和地缘政治。 其实在制裁前,韩国还试过不少缓和的法子。 9 月 16 日赵显访华,这已是一个月里第三个来中国的韩国高层。 8 月 24 日中韩建交 33 周年,前议长朴炳锡带着李在明的亲笔信访华;9 月初,现任议长禹元植还去了中国九三阅兵。 民间层面,韩国对中国团体游客免签,想靠老百姓交流缓和官方紧张。 但这些都没抵消韩华事件的影响。 10 月 15 日中国外交部明确说:看重 APEC 合作,但得 “相互尊重”,不会因为韩国单方面说句话就改计划。 意思很清楚,韩国想靠 “倒逼” 促成高层见面,根本行不通。 美国的双重标准更让韩国没面子。 一边逼着韩国把防卫费分摊提到 50 亿美元,一边要它加入 “芯片四方联盟”。 可韩华被制裁时,美国国务院只说 “是企业自己的事”,没帮任何忙。 之前美国给中国船舶加关税,却因为自己造不了 LNG 运输船,特意豁免了这类船,这种实用主义让李在明的 “同盟信任” 成了笑话。 东北亚的局势也跟着变了。 中朝最近加快建罗津港和新鸭绿江大桥,强化区域物流。 这本是韩国能借上力的合作机会,就因为李在明选边站,彻底错过了,韩国在半岛的话语权也弱了。 不过中方的制裁留了余地,只针对韩华的美国子公司,没牵扯其他韩国企业。 这跟荷兰安世半导体那事逻辑一样:专门打 “帮美遏华” 的,同时说清楚 “不是要对抗”。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詹德斌教授也说,这种克制给李在明的 “实用外交” 留了调整空间。 这次博弈也暴露了韩国经济的弱点。 对华出口占韩国外贸的 26%,造船业更是中韩合作的核心,韩华全球订单里 12% 都跟中国企业有关。 没了中国供应链,韩华费城船厂的生产线因为缺关键阀门停了,本来要交的 3 艘美军船也得延期。 最新情况是,韩国已经启动危机应对。 10 月 16 日,产业部官员紧急来中国,想谈制裁豁免,可没得到明确答复。 韩华海洋宣布暂停美国船厂的扩建计划,股价跌了后稍微回升,但市场对它恢复中国供应链没多少信心。 现在核心矛盾还没解决。 李在明上台前说 “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可现实里这两条路根本没法兼顾。 三星配合美国搞芯片 “去中国化”,已经影响了在华收入,韩华这事更是雪上加霜。 全球供应链本就 “你中有我”,中国占全球芯片封装测试的 54%,成熟制程芯片消费超 60%,韩国企业根本扛不住彻底脱钩。 APEC 会议成了检验中韩关系的试金石。 要是中方最终去了,估计会重点谈多边贸易,不会满足韩国 “秀合作” 的想法。 要是不去,赵显之前在国会说的话就成国际笑话了。 不管怎样,都证明 “外交赌博” 走不通。 现在的僵局像一面镜子。 照出韩国在大国博弈里的难处:美国要它当 “遏华棋子”,中国握着它的经济命脉。 韩华的教训也给其他企业提了醒:押注单边阵营,最后肯定要付出大代价。 中韩关系能不能好转,关键看李在明政府能不能真搞 “实用外交”,在安全和经济利益间找到平衡。 信源:李在明下了步险棋,中方一口气制裁5家韩企,外交部第一时间回应-蔡孟轩台湾

0 阅读:0
高干评世界

高干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