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估计, 胖东来这下又赢麻了, 于东来居然收费2万一个人去参观他的企业,一个月只接受30个人,还规定一个人一年只能参观一次。 这下子,给了那些观望胖东来赚钱模式的老板一个好机会了。胖东来这个收费还是比较少的,跟巴菲特吃一顿饭得花500万,我算了一下,于东来这样搞一年才能多720万。 别以为于东来是想靠这波赚快钱,这算盘打得可比单纯收钱精多了。先不说720万对于胖东来这种在河南本土几乎形成“零售信仰”的企业来说,可能还不够它单店旺季一个月的利润零头,单看“月限30人”“一年一次”的规则,就知道这根本不是流量生意,而是精准筛选。 想想看,之前多少老板打着“学习”的旗号去胖东来探店,有的带着团队蹲点抄商品定价,有的拍几张员工福利海报就回去照猫画虎,结果呢?抄来的表面功夫撑不了三个月就原形毕露。于东来这2万的门槛,本质上是给真正想深度学习的老板设的“诚意过滤器”——愿意掏这笔钱的,大概率不是来蹭热度的投机者,而是真的认可胖东来的经营逻辑,想搞懂它“员工幸福感第一、客户满意度第二”背后的底层密码。 更妙的是,这波操作还反向强化了胖东来的品牌壁垒。现在市面上的企业参观要么免费开放走个过场,要么收费高昂却没实质内容,胖东来偏偏走出了第三条路:我明码标价,也明明白白告诉你“我有真东西可学”。毕竟胖东来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货架怎么摆、折扣怎么定,而是它那套让员工主动愿意为客户着想、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反复复购的信任体系。这种靠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构建的护城河,本来就不是靠参观几次就能复制的,收费反而让这份“难复制性”更具稀缺价值。 对比巴菲特的慈善午餐,于东来的参观收费更接地气,也更有“实战意义”。巴菲特的午餐更多是社交价值和理念传递,而于东来提供的是可落地的企业经营样本——从员工持股制度到售后无理由退货的尺度,从商品采购的选品逻辑到门店服务的细节标准,这些都是实打实能转化为企业运营经验的内容。对那些在同质化竞争中挣扎的老板来说,2万买一次近距离拆解行业标杆的机会,其实是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当然也有人质疑,会不会让胖东来从“亲民偶像”变得“高高在上”?其实完全多虑了。它的收费针对的是企业参观的B端客户,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该有的平价商品、贴心服务一点没少。这种“对B端精准赋能,对C端坚守初心”的操作,反而让胖东来的商业逻辑更清晰,也更让人佩服。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看完胖东来劳动纠纷的新闻后,我赶紧去问了一下一个在胖东来工作的朋友,那个干了
【98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