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预感,中国外贸不会再回头了! 很多人都说美国市场足够大,美国人喜欢东方大国制

赵财苗 2025-10-21 22:52:38

有种预感,中国外贸不会再回头了! 很多人都说美国市场足够大,美国人喜欢东方大国制造,但这并不是企业继续做美业务的理由,关税也不是问题,不信任才是最大的问题。 根据东方大国贸促会4月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东方大国外贸企业经营信心调查报告》,有近50%的外贸企业明确表示要减少对美业务,而75.3%的企业已经在积极拓展东盟、拉美等新兴市场。 企业主心里其实很清楚,美国市场做过了,确实不错,客户现金结账很快,这点比欧洲客户强。但美国客户的政策变数太大了,尤其是现在这几年,谁也不知道下一步美国会玩什么花样,长期订单根本没法规划。 所以与其继续做美业务,让美国客户白玩儿了东方大国制造的信用,还不如趁早断了回头路,现在多元化布局,让客户看到了东方大国制造的诚意和实力。 多元化布局的例子太多了,比如浙江的茶叶卖到了北非,深圳的储能设备进了东南亚,江苏的风电设备整体打包去了澳大利亚……美国市场当然还是会做,但不会再是唯一选择,甚至也不是最重要的选择。 企业要做的是长远考虑,而不是压在一根稻草上。外贸转向多元,弃单押拓新篇,东方制造用实力赢未来! 其实这种转向早不是纸上谈兵,2025年前四个月的海关数据已经给出了最实在的答案。对美贸易同比降了3.8%,可对中亚五国的贸易直接飙涨24.2%,东盟更是稳坐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增速始终维持在7%以上。那些早早布局的企业,早就尝到了甜头。 深圳有家做储能设备的老板说得实在,以前盯着美国订单,签合同前要反复确认“会不会加关税”“有没有新限制”,半夜都要爬起来看美国商务部的公告。现在重心转到东南亚,泰国客户带着电网改造图纸上门谈长期合作,合同一签就是五年,不用天天猜政策,反而能安心投钱搞技术升级。 钢材行业的转变更有代表性。2024年中国海运钢材出口1.7亿吨,占全球26.3%的份额,可美国市场的比重越来越小。聪明的企业早把目光对准了越南、印尼这些基建热土,还有狂修铁路的非洲国家,光是钢建材出口就暴涨300%。有家河北的钢企老板算过账,虽然新兴市场单笔订单没美国的大,但胜在稳定,一年下来总利润反而涨了15%,还不用花心思应对反倾销调查。 民营企业成了这场转型的主力军。2025年前四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7.8%,占比冲到50.6%,第一次过半的背后是无数小老板的清醒抉择。浙江做茶叶的老张就是如此,以前给美国超市供货,要按对方标准改包装、贴标签,利润被压得薄如纸。现在通过跨境电商卖去北非,不仅能按自己的品牌定价,当地经销商还主动找上门要代理权,去年光摩洛哥市场就赚回了以前对美业务的三倍利润。 贸易Ⅲ指数的走势更直观,2025年10月21日当天就涨了2.8%,成交量突破400万手,总市值站上14.6万亿,这背后正是市场对多元化布局的认可。没人愿意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尤其是这个篮子还总晃悠。美国市场的现金结账再快,也抵不过政策朝令夕改的风险;订单量再大,也不如新兴市场的稳定增长让人踏实。 现在的外贸人想得很明白,不是要彻底放弃美国市场,而是不再把它当成“唯一的指望”。江苏的风电企业一边维护着美国的老客户,一边把整套设备卖到澳大利亚;广东的家电厂商在北美保留展厅,同时把智能冰箱、洗衣机铺进中东的连锁超市。这种“不把所有希望寄托一处”的布局,反而让中国制造的抗风险能力越来越强。 全球贸易早就不是“非此即彼”的游戏了。当非洲的工地用上中国钢材,东南亚的家庭接入中国储能,拉美的农场用上中国农机,中国制造的根基就从单一市场的依赖里挣脱出来,扎进了更广阔的土壤。这不是被迫转向,而是主动选择的未来——毕竟,靠实力站稳的脚跟,远比靠别人脸色换来的订单更牢固。

0 阅读:83

猜你喜欢

赵财苗

赵财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