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荷兰要与中方谈判,要求中方保持理性并谅解他们“强行抢夺中资财产”的行为。 抢了人还要被抢者理性并谅解?这等脑回路果然清奇,也不愧是欧洲老牌海盗的后代,祖传手艺,做起贼来,也是做得自然而然、理直气壮的。 先不说历史梗,这事儿本质上就是把国际规则当摆设。中资在荷兰投资的项目,不少是合法合规的企业,手续齐全、纳税正常,结果突然一纸行政命令就被“强制出售”或者“资产冻结”。更荒唐的是,他们还美其名曰“基于国家安全考虑”,但具体哪里威胁安全、有什么证据,谁也没看见。说白了,就是拿安全当幌子,行保护主义之实。 这种做法的后果其实很简单:国际投资者会用脚投票。荷兰是个靠贸易和投资吃饭的国家,名声一旦坏了,以后谁还敢把钱投过去?你今天能抢中资,明天就能抢德资、美资,谁能保证自己不是下一个? 从法律角度看,这明显违背了《双边投资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协定里白纸黑字写着要保护外资的合法权益,不能随意征收或采取歧视性措施。现在倒好,征收倒是征收了,补偿方案模糊不清,甚至还要求中方“谅解”,这简直是把法律当成了遮羞布。 更让人无语的是,荷兰一边喊着“规则秩序”,一边亲手把规则撕碎。欧洲一直标榜自己是“法治社会”的典范,可在利益面前,这些口号就显得格外讽刺。如果真讲规则,就应该通过法律程序解决争议,而不是用行政手段强行抢夺。 这事儿还暴露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某些西方国家在面对中国崛起时,心态失衡了。过去他们习惯了制定规则、发号施令,现在发现中国企业在一些领域已经走到了前面,就开始用各种手段打压。所谓的“国家安全”不过是借口,真实目的是维护自身的垄断地位。 荷兰的半导体产业就是个典型例子。ASML作为全球光刻机巨头,在中国市场有巨大利益。可荷兰政府却屈服于美国的压力,限制对华出口,这不仅损害了中荷经贸关系,也让ASML错失了巨大的市场机会。现在又来抢夺中资财产,这是把“忘恩负义”四个字演绎到了极致。 中国企业这次的遭遇,其实也是给所有跨国公司提了个醒:在某些国家投资,政治风险已经成为最大的不确定性。今天可能是中国,明天可能是任何一个与欧美有利益冲突的国家。建立多元化的投资布局,做好风险对冲,已经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从外交角度看,中方的应对需要保持冷静和克制,但这绝不是软弱。理性不等于忍气吞声,谅解更不能没有底线。中方完全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比如启动国际仲裁,要求对方赔偿损失。同时,也可以采取对等措施,让对方感受到失去中国市场的痛苦。 更重要的是,中国应该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荷兰的所作所为再次证明,把关键核心技术寄托在别人身上是多么危险。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真正摆脱被“卡脖子”的命运。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靠抢夺是无法长久的。真正的繁荣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荷兰如果继续沿着这条错误的道路走下去,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荷兰 荷兰对美。。。 荷兰政府干预 荷兰冲突 荷兰国际集团 荷兰质问美国 荷兰对台关系
美国驻华大使馆的账号发布了一条令人匪夷所思的内容:“美国财政部部长贝森特:特朗
【38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