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55名中国用户举报苹果:中外双标,滥用支配地位,并收取高达30%的高额佣金。 10月20日,王琼飞、田军伟等55名中国iPhone用户联名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递交举报信,直指苹果公司在中国市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这事儿乍看是用户集体维权,实则戳破了苹果在全球市场推行的“双重标准”,更暴露了其封闭生态对中国开发者和消费者的系统性压制。 举报信里的指控每一条都戳中痛点:强制用App Store下应用、只能通过IAP支付数字商品、还要收最高30%的佣金。 这些规矩在欧美市场早就松绑了,美国法院4月刚裁定苹果必须开放第三方支付,还不能收佣金;欧盟罚了苹果5亿欧元后,6月就逼得它把佣金降到10%起步。 但在中国,这些“过时”的规矩照样生效,苹果甚至还保留着早就该取消的“反引导条款”,开发者敢提示用户去官网付款都不行。 最苦的其实是中小开发者。有做工具类App的团队透露,他们的付费功能定价18元,苹果要抽走5块4,剩下的钱扣掉服务器成本和人工,几乎没利润。 想跟安卓端一样用微信支付省佣金?根本不可能,苹果的审核机制会直接下架应用。 反观欧美同行,美国开发者能直接在App里加官网链接,用户跳转过去付款分文不抽,欧盟开发者用第三方支付,佣金最多才12%,次年还能降。 同样的代码、同样的运营成本,中国开发者平白多了一大笔负担,很多创新项目刚起步就被高额佣金压垮。 苹果敢这么区别对待,说到底是算过一笔精细的账。在欧美市场,它面对的是《数字市场法案》这样的硬约束,罚款动辄几亿欧元,不妥协不行。 但在中国市场,之前的司法案例里,虽然法院认定苹果在iOS生态里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却没直接认定它滥用这种地位。 加上苹果在中国有346家供应链企业,直接雇了50多万工人,这种深度绑定让它觉得有恃无恐。 更关键的是,中国高端手机市场里苹果占着不小的份额,今年第三季度还保持着15.8%的销量占比,很多用户习惯了iOS生态,转换到安卓的成本太高,这让苹果有底气维持高佣金。 这种双标早已渗透到服务的方方面面。 就在举报信递交前一周,iPhone 17开售时,全国多地用户遇到激活故障,折腾半天开不了机,苹果客服只说“换个网络试试”,连具体修复时间都不给。 要是在欧美市场,这么大规模的服务故障,苹果早就出补偿方案了,要么给App Store充值卡,要么延长保修。 更让人无奈的是价格差异,同样的视频会员,iOS端一年要比安卓端贵50多块;游戏里68块的皮肤,iOS用户买单时相当于多掏20块给苹果。 网友算过一笔账,一个深度iOS用户一年在会员、游戏充值上多花的钱,差不多能买个中端耳机了。 全球已经有十多个国家对苹果的垄断行为出手了。日本逼着苹果12月前开放第三方应用商店,澳大利亚法院直接判它滥用市场地位违法,俄罗斯9月刚生效的新法要求iPhone必须支持第三方支付。 这些国家的行动证明,开放生态根本不会影响安全,欧盟开放侧载后,恶意软件发生率反而没怎么涨,因为第三方商店也有严格的审核机制 。苹果嘴上说封闭是为了安全,实际是怕开放后30%的佣金就没了,2024年中国市场贡献的64亿多美元佣金,占到它在中国收入的十分之一,比欧美市场的比例都高。 这次55名用户的举报,本质上是对苹果生态霸权的反抗,也是对市场公平的呼唤。 中国监管部门其实早就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去年就和苹果高管沟通过佣金过高的问题,当时还引发苹果股价大跌。 按照《反垄断法》,要是认定苹果违法,最高能罚它年度销售额10%,以它中国区一年646.5亿美元的收入算,罚款规模可能达到数十亿美元。 但比罚款更重要的是打破垄断,开放第三方支付和应用商店后,开发者能把省下来的佣金投入创新,用户也能少花冤枉钱,本土的支付平台和应用商店也能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苹果总说重视中国市场,为中国用户保留实体卡槽这样的“本地化”设计,但这种流于表面的妥协,根本掩盖不了在核心利益上的双标。用户需要的不是硬件上的迁就,而是商业规则上的平等。 当全球主要市场都在逼着苹果开放生态时,中国用户没理由继续承受最高的佣金和最少的选择权。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信息:55名中国用户举报苹果:中外双标,滥用支配地位 2025-10-21 08:01·新浪财经
根本想不通,为什么要一边骂苹果一边仿苹果!2007年,苹果首款iPhone采
【79评论】【2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