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男子去世后,留下一份自书遗嘱,写明所有遗产都由“外孙李烔”继承。可实际上,他只有“外甥李炯”,并没有外孙。男子的大姐称这份遗嘱无效,理由是遗嘱上的继承人名字和实际情况对不上。但男子二姐的孩子“李炯”则说,这明明指的就是自己,舅舅没结过婚,哪来的外孙?再加上舅舅文化程度不高,把“李炯”写成“李烔”,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然而,此前大姐和二姐在“李炯”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把男子的财产分割了。现在男子的大姐不愿意退回自己分得的遗产,男子二姐的孩子“李炯”只能通过起诉,想要回舅舅本应留给自己的所有财产。 张先生年轻的时候一心奔事业,虽然交过几任女友,最后都没有开花结果。不过他在经历情伤之后,把所有的注意力和爱都给了自己二姐的孩子“李炯”。 他常教育“李炯”一定要多读书,不要像自己一样吃了没文化的亏,不然现在的生活肯定会比现在好上百倍。 “李炯”和自己的舅舅也无话不谈,从小就依赖舅舅,因为只有舅舅喜欢带他玩,给他买东西、买玩具;其他亲戚都只会教育他,觉得他这也想要、那也想要,不懂事。 因此,“李炯”把舅舅当成了自己除父母之外最亲的人。 而舅舅早已把“李炯”当成了自家孩子,心想自己虽然没结婚、没后人,但“李炯”不就是自己的后人吗?也就不用再担心养老问题了。 这两人的心思总是如此默契,“李炯”一下班就会往舅舅家里跑,要么去蹭顿饭吃,要么陪着舅舅下下棋、喝喝酒。 而舅舅也知道“李炯”长大了、有自己的家庭,不愿过多打扰,只有生病不舒服、找不到人的时候,才会麻烦“李炯”。 但“李炯”每次都不会失约,总会早早地在楼下等舅舅;甚至到后来舅舅走路困难时,他还会直接上楼把舅舅背下来去看病。 在邻居眼里,这俩人亲如父子,没人听过“李炯”对舅舅说过重话,大家都对“李炯”竖起大拇指,说这孩子真孝顺,张先生真是有福气,积了德才遇到这样的好晚辈。 可在2022年5月19日,“李炯”的舅舅张先生去世了。 虽然“李炯”最后守在舅舅身边,送了他最后一程,但他的内心还是充满自责,觉得自己在舅舅离世前的几个月,没有好好陪伴他。 张先生的大姐、二姐还有“李炯”,一起为张先生操办了后事。 还在“李炯”沉浸在悲痛中、翻看着舅舅遗物时,张先生的大姐和二姐就把他的财产一分为二,私自分割了。 “李炯”是张二姐的孩子,他没有参与舅舅的遗产分割——一来觉得自己不是第一继承人,没这个权利; 二来觉得母亲和大姨是长辈,她们想怎么分就怎么分,和自己没关系。 他当时满脑子都在思念舅舅,没顾上这些事。 可就在他翻舅舅遗物时,却发现了一张自书遗嘱,上面黑字白字写着,要将自己的房子、股票、邮票,还有银行卡里的钱,全部留给“外孙李烔”。 “李炯”看到后再也忍不住痛哭起来,原来舅舅到了最后,都还想着自己,这份心意带来的悲痛,只有他自己能默默承受。 他在舅舅的房间里待了一天一夜,不知抽了多少烟、叹了多少气。 等到第二天清晨,他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妈妈张二姐。 张二姐十分诧异,但看到这份自书遗嘱后,又觉得合情合理——自己孩子和弟弟的关系,可比自己和弟弟的关系还要好,弟弟留下这样的遗嘱,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 张二姐赶紧把这件事告诉了姐姐张大姐,心想遗产虽重要,但不能违背弟弟的遗愿。 可张大姐已经分得了不少财产,要让她拱手让人,心里实在不甘。她在赶来的路上,就一直琢磨着该如何推翻弟弟写的自书遗嘱。 等她到了之后,一看到遗嘱就拍着大腿笑了起来,说这份遗嘱无效,还指着上面的字说,上面写的是“外孙李烔”,人和关系都对不上; 接着又指着落款的年月日,说上面写的是“202年”,哪有这样的年份,这就是一份不完整、有缺陷的遗书,根本不算数。 “李炯”和大姨辩论了一番,知道对方不愿意退还所得遗产,便一纸诉状把对方告上了法庭。 张大姐也毫不在意,觉得这份遗嘱本身就残缺不全,不管怎么判,都不会把遗产判给“李炯”。 可没想到法院却认可了这份遗嘱,认为从常理来看,张先生没有结婚,根本不可能有外孙;“李烔”和“李炯”虽然名字不同,但结合张先生的亲属情况来看,明显指的就是“李炯”。 而且法院还指出,张先生名下那套房子是2022年才过户的,他本人在2022年5月19日去世,遗嘱落款年份要么是“2021年4月5日”,要么是“2022年4月5日”,“202年”明显是笔误,很好理解。 所以最后法院认可了这份遗嘱的效力,判决张大姐和张二姐将分得的遗产全部退还给“李炯”。 对于此事,大家如何看? 素材:第一眼新闻2025-10-19
上海,男子去世后,留下一份自书遗嘱,写明所有遗产都由“外孙李烔”继承。可实际上,
胡萝卜说法
2025-10-20 19:51:21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