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的代价可能要来了,环球时报社评发表社评称:荷兰可能要为其无理行为付出代价,不要低估任何一个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大国的决心与能力。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荷兰最近做的事情,说白了就是在美国的怂恿下,对中国企业下狠手,9月底,荷兰经济部给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下了一纸行政指令,冻结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和知识产权,有效期长达一年。 随后荷兰法院更是直接出手,停止了闻泰委派的CEO职务,把公司的股份几乎全部托管出去,闻泰当初花了300多亿真金白银收购的全资子公司,就这样被人硬生生夺了权。 这种操作在国际商业史上都属于罕见,荷兰政府怎么敢这么干?说穿了,就是仗着自己在半导体领域有点技术底蕴,又有美国撑腰,觉得可以对中国企业为所欲为。 美国9月底搞了个穿透性制裁规则把闻泰的子公司也纳入管控,荷兰立马就跟风动手,分明是想跟着美国分一杯羹,问题是,荷兰似乎真的算不清自己的账。 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有多少条绑在中国身上?先从它最牛的产业说起,ASML做的光刻机号称是半导体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这颗明珠的运转离不开中国供应的稀土永磁体,每台机器需要填1.2吨。 制造光刻机用的高纯度氟石,荷兰去年进口量的92%都来自中国,就连ASML自己都掩饰不住,2024年上半年光从中国就赚了48亿欧元,占到总营收的42%,同比还涨了129%。 荷兰说要控制对华出口,可真正的问题在于,全球九成以上的稀土精炼产能、65%的光刻胶中间体产能都在中国,荷兰就算从别的国家买矿石,最后还得运到中国来提纯,这不是依赖,这叫命门被人捏在手里。 除了半导体,荷兰的港口经济也是致命的软肋,鹿特丹港作为欧洲的门户,一半的贸易都和中国有关,这个港口每天养活15万人,这些岗位全靠中国货物的吞吐量撑着。 光是上海与荷兰的进出口贸易就超过了800亿元,大部分货物都要经过鹿特丹港分销到欧洲各地,中荷贸易一旦下滑,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就得跳水,整个物流产业链都会被拖累。 农业更是个痛点,荷兰是全球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乳制品、花卉这些产业长年占据全球出口榜首,中国既是它的重要市场,也是关键的贸易伙伴。 荷兰的奶农、花农最怕的就是中国市场稍微收紧进口,那样的话奶酪、黄油就得堆在仓库里,郁金香也得烂在地里,这些产业直接关系到荷兰普通人的生计。 现在看,中国的反制已经开始显现,安世半导体的例子最直接,这家公司的产能停了以后,交期从8周直接拖到了20多周,全球不少汽车厂都快断供了。 中国企业没有坐以待毙,闻泰已经在找国内晶圆厂合作,国内的芯联集成等企业也趁机抢占市场份额,这波操作反而打开了中国半导体国产化的窗口期。 照这个趋势下去,中国的成熟芯片产能到2027年就要占全球的39%,等到那时候,荷兰再想卖设备、卖技术,人家可能就不稀罕了。 更要命的是,荷兰这一波操作把自己的商业信誉彻底毁了,之前大家都觉得荷兰是自由贸易的标杆,鹿特丹港是欧洲物流枢纽,现在才看清,人家根本不讲商业规则。 想冻结资产就冻结资产,想夺权就夺权,这让其他国家跟荷兰做生意都得犯嘀咕,万一哪天荷兰又被美国逼着对别的企业下手,谁能保证自己的投资安全? 最新的数据已经显示出了端倪,荷兰对华出口额同比下降了38%,光刻机订单被取消了27台,阿斯麦的股价开始波动,市值单日蒸发了89亿欧元。 鹿特丹港的集装箱堆积量下降,中欧班列改道德国口岸的消息已经传出,与此同时,中国在欧洲的投资重心开始北移,瑞典、芬兰、比利时都迎来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 安特卫普港新获得了一个240亿欧元的芯片厂投资,这笔钱本来可能落在荷兰,荷兰国内现在也有了声音,农民望着满仓库的奶酪发愁,花农收到了取消合作的邮件,高科技园区的厂房变得安静了,有人质问政府为什么要这么做。 环球时报那句话其实在提醒荷兰,大国维护自身权益从来不是说说而已,从制定政策到采取反制措施,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决心,如果荷兰还不认清现实,继续一意孤行,那等待它的只会是越来越沉重的代价。 反过来看,这其实也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教训,在全球化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已经紧密相连,没有谁能独善其身,甘愿当美仆的做法,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荷兰本来有机会做一个明智的选择,尊重基本的国际规则,坐下来好好沟通协商,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但它选择了另一条路,现在要付出的代价,只会比想象中更沉重。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光刻机战争不打则已,打就要打到底!拿荷兰祭旗,就是要给欧洲立规矩!中国算是把话挑
【181评论】【14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