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明白了,都以为俄罗斯背后站着的是伊朗、朝鲜,谁能想到,真正撑住俄罗斯的,反而是那个一言不发、一弹未给的中国。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这场冲突打到第三年,外界的视线一直盯着那些显眼的军事援助,朝鲜的炮弹源源不断运过去,数量多到惊人,伊朗的无人机在战场上空盘旋,这些画面冲击力强,自然成了各方分析的焦点。 可是战争这东西,从来不只是火力的比拼,更深层的较量在经济层面,在那些不起眼的贸易数据里。 西方制裁俄罗斯的时候,招数用尽了,冻结外汇储备、踢出SWIFT系统、限制石油出口价格上限,连芯片设备都断供,就是要把俄罗斯经济勒死,按常理说,这样全方位的封锁下,俄罗斯应该撑不了多久。 但现实打脸了,俄罗斯不但没垮,2024年GDP还增长了4.1%,制造业更是涨了8%,这背后的逻辑,藏在一个很少被提起的地方。 中国从头到尾没给过俄罗斯一颗子弹,在联合国投票时经常弃权,表面上看起来像个局外人,但实际操作中,中国做的事情比送武器有用得多。 西方断了俄罗斯的石油销路,中国就成了最稳定的买家,2023年到2025年初这段时间,光石油进口就花了超过1500亿美元。 这笔钱直接进了俄罗斯财政,让他们有钱维持军费开支,不至于因为断了收入来源而崩盘。 更关键的是消费品市场的填补,麦当劳撤了,奔驰不卖了,俄罗斯老百姓的生活本该受影响,这时候中国货涌进去,从方便面到洗衣机,从手机到汽车,把货架填满了。 中国汽车2024年在俄罗斯市场占了大头,销量持续上涨,这不只是卖车,而是稳住了俄罗斯的民生,让社会不至于因为物资短缺出乱子。 一个国家打仗,后方不能乱,老百姓日子过不下去了,前线士兵的士气也会崩。 技术层面的支持同样重要,西方卡俄罗斯的工业零部件,中国的微电子产品就补上来了,占到俄罗斯进口的九成,这些东西不是直接用于军事,但工厂要运转、通信要维持、基础设施要正常,都离不开这些。 俄罗斯能在制裁下保持工业生产,背后少不了这条供应链的支撑,2024年双用物品出口超过40亿美元,虽然性质敏感,但中国一直强调这是正常贸易,不违反任何规则。 乌克兰这边其实早就察觉到了问题所在,泽连斯基多次公开批评中国,说经济援助拖长了战争,不接受中国的调停方案。 2025年乌克兰情报部门还指控中国提供卫星情报,帮助俄罗斯导弹打得更准,这些指控真假难辨,但反映出一个事实,乌克兰明白真正让他们头疼的不是那些炮弹,而是让俄罗斯经济维持运转的那股力量。 中国这种操作其实很聪明,不直接参与军事行动,避免被西方抓住把柄实施二次制裁,同时通过贸易合作给俄罗斯输血,让他们能继续对抗。 2024年中俄贸易总额2400亿美元,比2021年涨了六成多,这个增长幅度说明了一切,虽然2025年数据有所回落,但中国市场依然在吸纳俄罗斯的出口商品,让他们的外汇不至于枯竭。 更深一层看,中国给的不只是钱和货,还有战略纵深,俄罗斯在东方找到了绕过制裁的通道,有了替代市场,西方的经济武器就没那么致命了。 这种支撑是结构性的,不像军火援助那样容易被切断,也不会因为某个盟友翻脸就断链,中国需要稳定的周边环境,俄罗斯彻底垮了对中国没好处,所以这种合作有现实基础,不是一时兴起。 西方一直在指责中国暗中军援,但拿不出实质证据,中国的逻辑很清楚,要是真送武器,战场局面早就不一样了。 维持贸易往来是主权国家的正常权利,能源合作符合双方利益,这些都在国际规则框架内,中国在联合国的表态也一直是劝和促谈,不偏袒任何一方,虽然这种中立立场在冲突双方眼里都不讨好。 这场冲突暴露了现代战争的一个新规律,决定胜负的不只是前线的火力,还有后方的经济韧性,一个国家能不能在制裁中活下来,关键看有没有替代市场,有没有完整的供应链,有没有稳定的现金流。 俄罗斯能撑到现在,朝鲜的炮弹只是表面,中国的贸易才是根基,乌克兰明白了这一点,所以批评的矛头越来越多地指向中国,因为他们知道,切断这条经济输血管,比摧毁几个弹药库有用得多。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中方宣布英法德行为非法,俄代表果断表态支持:安理会安静如鸡!10月18
【8评论】【6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