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身份不是护身符!刘奕畅殴打现役军人太猖狂! 2025 年 3 月 25 日,一场聚会中,因对方婉拒喝酒,刘奕畅与其他演艺人士在醉酒状态下对其实施围殴。 殴打过程中,刘奕畅用喝完的洋酒瓶砸向对方头部,随后持砸碎的酒瓶企图捅刺,直至对方意识模糊仍未停止动作。 受害者事后试图报警,手机被抢走并遭到威胁,要求在屋内私下解决。逃出后成功报警,但后续与未婚妻持续感受到压力,甚至一度面临被贴上 “互殴”“情感纠葛” 标签的可能。 事件的性质随着调查深入愈发明确。 公安局介入后立案侦查,查实受害者为现役军人,其头部两处骨折的伤情经鉴定已构成伤害。 刘奕畅本人因涉案被依法关入看守所,2025 年 10 月 17 日相关信息公开时,他已被移送人民法院等待刑庭排庭审判,其他同案人员处于取保候审状态。 调查中还发现,参与殴打者存在串供企图,部分相关人员的微信聊天记录已被受害者取证留存。 法律层面对这类行为的界定有明确标准。我国刑法规定,以暴力方法阻碍军人依法执行职务的,将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即便抛开军人身份,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导致骨折等伤情,也已符合故意伤害罪的立案标准。 刘奕畅的行为既涉及暴力伤害,又针对现役军人,相关法律条款为案件审理提供了清晰依据,不存在模糊处理的空间。 事件曝光后,行业内外的反应形成鲜明导向。 受害者明确表示拒绝刘奕畅提出的赔偿方案,选择通过法院审判解决问题,并恳请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依据《演艺人员从业自律管理办法》对涉事劣迹艺人作出惩戒。 不少网友注意到,部分参与施暴者仍在从事演艺工作,拍摄综艺与影视剧,这一现象引发对行业准入门槛的讨论。 此前就有案例已传递出 “法律面前无顶流” 的信号,公众人物若德不配位、触犯法律,终将被流量唾弃、受法律审判。 刘奕畅事件并非孤例,却再次敲响行业警钟。 演艺行业中,少数人将关注度等同于特权,忽视道德与法律底线。但从法律实践来看,无论艺人知名度高低,违法后均会受到平等对待。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近年来持续推进从业自律管理,对劣迹艺人的惩戒机制不断完善,目的就是强化艺人的规则意识,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案件的推进过程彰显了司法的严谨性。从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到将嫌疑人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再到法院排期审判,每一步都遵循法定程序。 受害者提供的聊天记录、伤情鉴定报告、现场证人证言等证据,为案件办理提供了扎实支撑,确保处理结果经得起法律与公众的检验。这种严谨性,让 “明星特权” 失去了生存空间。 事件留给行业的思考远未结束。公众人物的影响力应体现在正向引导上,而非成为肆意妄为的资本。 刘奕畅等待审判的结局,为所有演艺从业者划定了行为红线:名气越大,越应懂得敬畏法律、尊重他人。
明星身份不是护身符!刘奕畅殴打现役军人太猖狂! 2025年3月25日
文人学社
2025-10-20 11:08:20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