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提及吕雉,多想到 “人彘” 的残酷与临朝称制的威严,将她钉在 “毒后” 标签上。可拨开历史偏见会发现,早年的她是温顺坚韧的贤妻良母,后期狠厉皆有缘由,对安分姬妾更有善待,晚年还在佛法中寻得归宿,一生远比标签复杂。 一、早年吕雉:泗水亭长背后的贤内助 吕雉初嫁刘邦时,刘邦只是沛县泗水亭长,比她大十多岁,身边还带着外妇所生的儿子刘肥。但这位富家女子毫无娇气,一肩扛起家庭重担: 日常操持家务,洗衣做饭、纺纱织布,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对刘邦父母孝顺恭敬,晨昏定省从不懈怠; 连非亲生的刘肥也视如己出,悉心照料饮食起居。刘邦常在外游荡数日不归,她从无怨言;刘邦私放刑徒亡命芒砀山,她被官府逮捕入狱受尽折磨,却未吐露半句不利于刘邦的话;出狱后还冒着风险,定期往返山中为刘邦及其手下送衣食,危难中始终不离不弃。 楚汉相争时,吕雉与刘邦父母被项羽掳走当人质,关押两年多。她在楚营受尽屈辱,却咬牙坚持,还时常安慰刘邦父母,守住了刘邦的根脉。直到楚汉议和,她才得以归乡,可此时刘邦身边已多了年轻貌美的戚夫人。 二、狠厉背后:被步步紧逼的反击 戚夫人的出现,不仅是争宠,更是对吕雉母子生存的威胁。她凭借刘邦的宠爱,日夜哭诉要求废黜太子刘盈,改立自己儿子刘如意 —— 这关乎刘盈的性命,更关乎吕雉与吕家的存亡。刘邦本就觉得刘盈仁弱,竟真动了废储心思。吕雉为保儿子,四处奔走请出商山四皓辅佐刘盈,才打消刘邦的念头。世人只骂她后来对戚夫人下手狠毒,却忽略戚夫人此前的赶尽杀绝,更忘了她对其他姬妾的善待。对从未参与争宠、不威胁太子地位的薄夫人,吕雉始终温和:刘邦去世后,她允许薄夫人跟随儿子刘恒前往代地就封,还赏赐财物侍从,让薄夫人安稳避祸。这份区别对待,足以证明她的狠厉并非源于 “悍妒”,而是对威胁的反击。 三、晚年吕雉:佛法中的心灵归宿 痛失儿子刘盈(汉惠帝早逝)后,晚年的吕雉褪去锋芒,渴望安宁。此时佛教传入中原,她被净土宗 “念佛往生极乐世界” 的教义吸引,开始虔诚修行: 每日在宫中设佛堂,闭门静坐念佛,忏悔过往杀业; 据《净土圣贤录》记载,她晚年念佛愈发精进,临终前嘱咐将平日诵读的佛经一同下葬,弥留之际仍清晰念着佛号,面带微笑安然往生,宫中还现祥瑞之气。 吕雉的一生,有对家庭的倾尽所有,有对威胁的绝地反击,也有晚年对心灵安宁的追寻。她不是单一的 “毒后”,而是在乱世与宫斗中,被命运推着成长,最终找到精神归宿的复杂女性。 大家觉得,吕雉对戚夫人的手段,是 “过度报复” 还是 “绝境自保”?若戚夫人未执意废储,吕雉的人生会不会有不同走向?
刘邦称帝后返回沛县,被街头老丈嘲笑,刘邦问:你晓得我是谁?老丈怼道:管你哪路官。
【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