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现在是坐不住了,中国刚帮他们将瓜达尔新国际机场建成功,就觉得自己国家有了底牌,开始偷偷拉拢其他国家...... 2025年,中国刚刚在巴基斯坦的瓜达尔修完一座国际机场,水门礼的水还没干,巴方却悄悄在和美国眉来眼去。 一边是全天候的“铁杆兄弟”,一边是能带来美元订单的“旧相识”,巴基斯坦这回真是骑在墙头上,脚踩两只船。 不少人看热闹不嫌事大:这是要“倒向”美国了? 瓜达尔机场的建成,不只是让巴基斯坦有了新的国际窗口,更像是他们手里的第一张“王牌”。 机场一开,外交动作也紧接着“起飞”了。 2025年9月,一则消息让人眼前一亮也皱紧了眉头:巴基斯坦和美国签了5亿美元的矿产合作协议,顺手还“送”了两吨稀土样品过去。 这可不是随便挖点泥土,美国眼里这叫“战略资源”——钕、镨这些稀土矿物,是造F-35战机和核潜艇的关键材料。 美国人对稀土的需求,就像渴了三天的人看到水,之前在蒙古和缅甸的合作都碰了钉子,现在巴基斯坦递过来一杯水,自然是笑纳了。 但对于中国来说,这个“旧友”的新动作,味道就有点复杂了。 毕竟,这些年中国在瓜达尔港、能源、电力、交通上一共砸下了600多亿美元,哪一项不是实打实的基础建设? 2025年上半年刚开航的瓜达尔新国际机场,就是中国出钱出力的成果,水门礼那天,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亲自到场,说得那叫一个感人肺腑。 可转眼,美国投资就能在巴基斯坦“落地生根”,甚至还传出他们打算在瓜达尔边上112公里的帕斯尼,修个新的深水港,12亿美元的投资计划都抛出去了,配套铁路也在筹划中。 这不是明摆着绕过中国主导的瓜达尔港,自己另起炉灶? 面对外界的质疑,巴基斯坦外交部赶忙出来灭火,说这个项目“还没定”,也“不是为了对付谁”,更不会让美国军队驻扎。 听上去像是安抚中国的说辞,但背后的算盘却很清楚:现在经济实在太紧张,谁肯出钱,谁就是朋友。 看看数据,巴基斯坦现在的外债已经高达1300亿美元,外汇储备几乎见底,只够维持一个半月的进口。 美国这笔5亿美元的矿产投资,不光能立马带来现金流,还能提供数万个就业岗位,对目前的巴社会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 更关键的是,巴基斯坦虽然矿多,但没有技术自己挖出来赚钱。 稀土在俾路支省的价值估算高达6万亿美元,可对GDP的贡献还不到1%。 有矿但没法开发,就像家里有金山却没铲子,美国这时送来投资、技术和市场渠道,自然是雪中送炭。 但巴基斯坦真的是要“转向美国”吗?这更像是一种“多线操作”的生存策略。 美国的钱是快钱,能解燃眉之急;而中国的投入是长线布局,才是他们发展的底气。 中巴经济走廊(CPEC)从2013年启动到现在,已经累计投入600多亿美元,建好了电站、港口、高速路、铁路,还有瓜达尔的自贸区和工业园区。 比如瓜达尔港,2025年货物吞吐量已经突破54.7万吨; 中广核的140万千瓦多能互补基地正在建设,一旦完工,将彻底缓解俾路支省的用电问题; 铁路方面,ML-1的升级项目投入70亿美元,将把运输效率提升一个台阶。 这些项目,不是靠嘴说出来的,是实打实干出来的。 巴基斯坦为此专门设立了保护中国项目的安全部队,为2万多名中方员工提供全天候保护。 这种合作,不止是利益交换,更是一种政治互信。 中国方面对巴和美靠近的反应,也足够冷静,没有发声明、没有硬怼,而是继续在瓜达尔港进行“智慧港口”的升级,引入俄罗斯技术。 在联合国平台上,中国也在呼吁对俾路支省的分裂组织进行制裁,为中方在当地的投资扫清障碍。 这种不动声色的“反制”,才是真正的大国风范。 巴基斯坦在中美之间搞“平衡术”,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就像一个快要破产的家庭,谁递过来支票,就得握紧谁的手。 但精明的是,他们并没有砸掉老房子去盖新楼,而是想在不伤老朋友的情况下,从另一个朋友那多拿点好处。 这种“多条腿走路”的策略,其实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一种智慧,既不能得罪长期的靠山,也不能放过眼前的机会。 问题只在于,这种平衡能维持多久?如果哪一天踩偏了节奏,或者两边都不愿再买账,那才是真正的外交灾难。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巴基斯坦目前的做法,是一种“务实选择”,也是“无奈之举”。 即使与美国的合作带来些短期收益,但巴基斯坦政府心里很清楚,真正能带他们走出经济泥潭的,仍然是中国那一套系统性、长期性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链整合。 国家之间,归根结底还是看利益。 不管是机场、水电站还是港口铁路,谁能带来真金白银,谁就值得合作,而中国在过去十年里,确实一直在实打实地帮巴基斯坦干事。 美国这回“插一脚”,或许能分一杯羹,但想取而代之,根基还差得远。 信息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巴基斯坦越来越狠了!据伊斯兰堡10月18日巴基斯坦军方消息人士18日凌晨说,巴军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