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美国正式宣布了 10月17日,美国移民大门再收紧,一笔千美元新账单单突然落下。当地时间10月16日,美国国土安全部正式宣布,对通过人道豁免(又称“假释”)方式入境的移民征收1000美元费用。这项新规是《大而美法案》的一部分,旨在“强化问责、防止滥用”,国土安全部称此举可确保外籍人士为留美承担责任。 这笔钱不是申请时交,而是批了才通知你:想合法?先付钱。不交,许可作废。政策一出,舆论哗然:**人道主义,何时开始明码标价?** “人道豁免”本是为极端情况设立的临时通道,比如重病求医、战乱逃难、器官捐献或探视临终亲人。听起来温情,实则门槛极高:近七成申请被拒,获批者最多停留两年。如今,这道窄门又被加了一把经济锁。 一位萨尔瓦多母亲的遭遇引发广泛共鸣。她带孩子赴美治病,靠打零工和教会救济度日。如今突然要交1000美元续留,“我连下个月的房租都付不起,难道穷就该被驱逐?” 这还不是全部。新规源自《大而美法案》,其中移民条款主打“三高”:**高门槛、高成本、高强度**。 - 边境墙加速修建; - 非法移民遣返扩大; - 140万无证移民将失去联邦医保补贴; - H-1B工作签证申请费飙升至**10万美元**。 后者直接冲击科技与医疗行业。休斯顿多家医院依赖外籍医护填补人力空缺,如今成本暴涨,招聘近乎停滞。初创企业更直言:“一个签证比建办公室还贵,干脆去加拿大注册公司。” 连英伟达也公开担忧:即便大公司能承担费用,也无法扭转整体人才引进的系统性危机。 网友看法两极。 有人支持:“纳税人不该无限买单,适当收费合理。” 也有人痛批:“把救命当成生意,美国还配谈人权吗?” 从深层看,美国正试图通过经济筛选重构移民结构:减少低收入移民,限制技术流动,控制财政支出。但代价可能是: - 医疗系统人手短缺加剧; - 科技创新活力下降; - 全球人才加速流向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 更值得警惕的是,当“国家安全”成为万能理由,当“人道”变成“付费服务”,移民制度的公信力正在瓦解。 过去,美国靠开放吸引全球人才;如今,却用高墙与高价将他们推开。 当自由女神像的光芒照不进现实的门槛,那个曾被称为“机会之地”的梦,是否正在悄然褪色?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就在刚刚美国正式宣布了10月17日,美国宣布,对通过人道豁免入境的移民征收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