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斯大林坟墓被挖开,军官们将其从水晶棺中抬了出来,迅速剥去他军服上的金钮扣,换上铜纽扣,随后将他装入一口普通棺材,这到底怎么回事? 要说清这事,还得从斯大林死后的苏联政治格局说起,1953年他去世时,虽然人已经没了,但他的影子还笼罩在整个国家之上。 他留下的是一个高度集权、充满恐惧的体制,很多人表面服从,内心却早已对他的统治方式充满不满。 赫鲁晓夫在他去世几年后逐渐掌握大权,1956年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做了一件震动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大事:公开批判斯大林。 这个讲话没有对外公布,却在党内传得沸沸扬扬,赫鲁晓夫指出斯大林搞个人崇拜,制造冤案,滥用权力,甚至把他称为“反革命的扼杀者”,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举动。 批判归批判,真要动斯大林的“陵墓地位”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很多老干部都是在他手下成长起来的,对他还有感情,民间也还有不少人敬他、信他。 赫鲁晓夫虽然掌权,但也不能一刀切,得慢慢来,等到了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召开,气氛才终于成熟。 这次大会明确提出要把斯大林的遗体迁出列宁墓,不再让他与列宁并列,这是一个政治上的强烈信号,等于彻底否定了他过去的“神化”地位。 搬迁的过程非常低调,夜里进行,连红场都没有拉警戒线,军官们按照命令,把水晶棺打开,把斯大林的遗体抬出来。 那时候他虽然已经腐化一些,但大体还能辨认,他原本穿的是苏联元帅的军服,胸前挂满勋章,衣服上的金属扣子闪闪发亮,可这些象征荣誉和地位的东西,在那一刻成了“政治负担”。 军官们迅速把金钮扣剥掉,换成了普通铜扣,这不是为了节约,而是象征性地剥夺他的“荣耀”。 随后,他被装进一口木棺,和普通军官、党政干部使用的棺材一样,没有任何特殊标记。 这个过程并没有对外公布太多细节,苏联官方只是在大会简报中提了一句,说是“根据党的决定,斯大林遗体已迁出列宁墓,重新安葬”。 可这短短一句话背后,却是苏联高层对历史和权力关系的重新梳理,赫鲁晓夫想清算的不只是过去的错误,还有那套靠恐惧维系的统治模式。 他认为苏联必须走出斯大林的阴影,哪怕这个代价是得罪一大批老干部。 有人说这是“揭伤疤”,也有人认为这是“历史正义”,但在我看来,这更像是苏联高层在权力斗争中进行的一次象征性清洗。 斯大林在世时无人敢挑战,死后却连陵墓都保不住,这说明权力一旦失去依托,再辉煌的历史也能被推倒重来。 赫鲁晓夫这么做,既是为了“去斯大林化”,也是为了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 今天回头看这段历史,我们也许不会对斯大林的“再葬”感到震惊,但当时的苏联人,尤其是经历过肃反和战时动荡的人,一定百感交集。 这不是简单的一次迁坟,而是一个时代的落幕,一个新方向的开始。 参考资料:人民网《赫鲁晓夫为何揭批斯大林个人崇拜:为赫氏儿子报仇》
俄罗斯三大战略失败,一步步把自己折腾成全世界都讨厌的样子。说起俄罗斯的头号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