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双方仍保持沟通,据称有望在韩国举行会晤。10月13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

真实安德烈 2025-10-17 09:16:43

中美双方仍保持沟通,据称有望在韩国举行会晤。10 月 13 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透露,双方在周末进行了实质性交流,相关局势已得到大幅缓和。特朗普总统则表示,“11 月 1 日还很遥远”,且 “预计会达成协议”,不过目前尚未正式签署推迟关税生效的行政令。美方提及中国属于指令经济体系,但同时表示,对方无法对美国进行指挥或控制。 贝森特嘴里的“指令经济国家”纯属自欺欺人,这话连美国企业都不信。 上海美国商会2025年的报告明明白白写着,71%的受访美企在华实现了盈利,制造业里更是有80%的企业赚到了钱,要是中国真靠“指令”管经济,这些逐利的美国企业早该跑路了,哪还会留在中国赚钱。 更有意思的是,近半数美企都在呼吁美国取消对华关税,64%的企业直言关税会让自己营收下降,化工行业更是有88%的企业喊着要受损失,这说明中国市场的活力是市场本身撑起来的,根本不是什么“指令”能造出来的假象。 “无法指挥也无法控制”,这话听着硬气,实则暴露了美国的底气不足。 美国现在最头疼的就是自己的经济烂摊子,国债已经冲破37万亿美元,平均每个美国人背着10万美元的债,每天都要新增几十亿欠款,光还利息就占了联邦预算的大头。 之前加息压通胀失败,只能草草降息,结果物价没稳住,就业率还在跌,活脱脱一副滞涨的模样,上回这么狼狈还是大萧条时期。 更打脸的是特朗普喊了半天的“制造业回流”,实际只有18%的企业考虑把投资转移到美国,27家转移投资的制造业企业里仅2家选了美国,剩下的全跑去了东南亚,这哪儿是中国“控制”不了,分明是美国自己留不住企业。 关税战更是成了美国给自己挖的坑。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结果回旋镖全砸在了自己人身上。 美国豆农最惨,往年中国都是最大买家,2025年对华大豆出口直接暴跌39%,伊利诺伊州的农场主每英亩要亏64美元,丰收的大豆只能堆在粮仓里发霉。加州的葡萄酒出口降了30%,威斯康星州的啤酒厂因为铝罐、大麦涨价,成本飙升40%,直接关门大吉。 美国财政部收的2150亿美元关税,最后全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等于美国人自己先交税,再看着政府拿这笔钱给农民发救助,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玩法,也就是骗骗自己人。 而中方扩大稀土管制范围后,美国高端制造业直接卡了壳,没有中国的稀土,美国的汽车工厂得停工,F35战机都没法正常入列。这时候特朗普的态度比翻书还快,前一天说“没必要会面”,后一天就改口“按原计划进行”,说白了就是扛不住了。 更心虚的是,中国还在持续减持美债,2025年7月一下就抛了257亿美元,持仓跌到7307亿美元,创了2009年以来的新低,美元信用都在跟着受损,美国哪还有资格说“不受控制”。 贝森特说“局势大幅缓和”,特朗普提“预计达成协议”,却迟迟不签关税推迟令,这套路太明显了。 就是想先喊着“缓和”把台阶铺好,用“会晤”稳住国内企业和市场,毕竟57%的美企都把中美关系改善当成未来发展的首要因素。 可他们忘了,中国早就不吃虚张声势那一套,稀土反制一出,美国立马主动求沟通,中方还没答应第一时间对接,主动权早不在美国手里了。 说到底,这就是美国走投无路后的自保戏码,先把台阶铺好,用“缓和”和“会晤”稳住局面,再想办法从谈判里捞好处。 曾经靠着霸权随意挥舞关税大棒的美国,如今连自家企业都罩不住,连国债利息都快扛不动,终于不得不承认中国在全球产业链里的分量。 这场戏与其说是“缓和局势”,不如说是美国霸权式微的缩影,这个世界早就不是谁能靠嘴硬和指令说了算的,真要解决问题,还得拿出诚意,而不是一边求着会晤一边嘴硬装强大。 信息来源: 《纽约时报》——特朗普仅表示 "11 月 1 日还很遥远" 且 "预计会达成协议",但未正式签署关税推迟生效的行政令。

0 阅读:119

猜你喜欢

真实安德烈

真实安德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