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曾说,他说在自己离开台积电时,台积电董事长告诉他,你敢去大陆,那在台积电的这么多股票就不能拿了!可是张汝京却说,不要就不要!他说是家国情怀使他放弃一切回来报效祖国! 这股票可不是小数目,当年值几百万美元,放到现在得几千万人民币,够普通人几辈子不愁吃穿。但张汝京从小听着父亲念叨故土,父亲是从大陆去台湾的知识分子,家里总摆着老照片,说“根在南京”。后来他去美国工作,看着华人在半导体领域只能跟着别人转,连个自己的芯片厂都没有,心里就堵得慌。 那时候大陆的芯片产业啥样?基本是空白,手机、电脑里的芯片全靠进口,人家说涨价就涨价,说断供就断供,就像被人掐着脖子。他1996年跟父亲聊天,父亲问“你啥时候回祖国建厂”,这话像颗种子落进心里,之后就再也拔不掉了。对他来说,股票是身外之物,可国家没有芯片,腰杆就硬不起来,这份念想比钱扎实多了。 可真要回大陆,麻烦跟着就来了。最先跳出来的是台湾当局,见他要去大陆办厂,直接开了张500万新台币的罚单,理由荒唐得很,说他“没经过许可”。这还不算完,罚单一开就是好几张,张汝京倒看得开,跟身边人开玩笑说“天天被罚”,后来干脆放弃台湾居住权,把家人都接到上海,彻底跟那边划清界限。 更狠的是老东家台积电的打压。台积电怕他在大陆搞出动静,抢了自己的生意,先是在2003年把中芯国际告上美国法庭,说“侵权窃密”,一开口就要10亿美元赔偿——要知道当时中芯一年营收才3.6亿,这简直是要逼死新厂。张汝京没办法,只能凑钱赔了1.75亿,还被迫把技术交给对方托管。 可台积电没罢休,2006年又告了一次,2009年法院判中芯再赔2亿美元,还要给台积电10%的股份,最后更是放话“和解可以,但张汝京必须走”。为了保住亲手创办的中芯国际,张汝京只能递上辞职信,连行业都被禁入3年,等于砸了自己的饭碗。 除了人祸,建厂本身就是块硬骨头。2000年在上海打第一根桩的时候,大陆连造芯片的基本条件都缺。设备全靠从国外买,美国还卡脖子,说“高端设备不能卖给中国”,张汝京带着人跑遍欧洲、日本,磨破嘴皮才弄到些二手设备。 人才更缺,当时懂高端芯片制造的工程师没几个,张汝京只能从海外拉老朋友入伙,用自己的诚意打动那些在美国、台湾有稳定工作的专家,有的人甚至放弃高薪,跟着他回大陆从零开始。 资金也是个大窟窿,建芯片厂烧钱得很,一条生产线就要几十亿。张汝京天天跑融资,跟投资人讲中国芯片的未来,有人觉得他疯了,说“这行风险太大,肯定赔本”,他就拿出自己的积蓄垫上,硬生生把钱凑了出来。那会儿厂房没建好,他和团队就在临时板房里办公,夏天热得满身汗,冬天冻得手发抖,却没人喊过累。 最让他揪心的是技术差距。当时台积电已经能造90纳米的芯片,中芯国际起步只能从更落后的工艺开始。他带着团队没日没夜地啃技术手册,连吃饭都在讨论流程,硬生生用几年时间追上了90纳米的进度,缩小了跟台积电的差距。为了长远打算,他还跑到高校开课程,教年轻人半导体知识,说“得有人接棒,中国芯片才能真起来”。 现在回头看,张汝京放弃股票不是冲动,是早把“家国”二字刻进了骨子里。那些年吃的苦,从台湾的罚单到台积电的诉讼,从缺设备、缺人才到缺资金,每一步都能把人打垮,可他撑下来了。因为他知道,自己退一步,中国芯片就可能晚好几年站起来。 后来中芯国际长成了大陆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哪怕现在还在追赶台积电,可至少咱们有了自己的“芯片根据地”。张汝京当年丢了股票,丢了工作,却为国家捡回了芯片产业的火种。这哪儿是“放弃一切”,分明是用个人得失换来了国家的底气,这样的选择,比任何股票都值钱。
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曾说,他说在自己离开台积电时,台积电董事长告诉他,你敢去大陆
史之春
2025-10-16 21:42:11
0
阅读:1185
倦鸟
值得赞👍👍👍👍👍👍
无法理解
这才是该追的星!
老何
不管怎样根是暖的、近视人、去美国、不近视人在国内生存
用户10xxx20
有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