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惨了!”近日,西藏,一38岁男子从尼泊尔回国,在樟木口岸时,手机被停机,充了

史叔温情 2025-10-16 12:07:00

“太惨了!”近日,西藏,一38岁男子从尼泊尔回国,在樟木口岸时,手机被停机,充了200元话费后,还是不行,联系移动客服,客服却说:为了防止你被诈骗,移动对你手机号“保护性关停”,想要开机必须去营业厅办理。但当地的营业厅却说:新疆的手机卡,他们没有权限,只能去新疆或者拉萨办理。男子在零下几度的路边冻到崩溃,只能报警寻求帮助。   “我的手机在喜马拉雅山脚下‘冻僵’了,而我的人在零下几度的寒风中快要崩溃。”这不是电影台词,而是一位普通旅行者的真实遭遇。   2025年10月,38岁的李先生从尼泊尔徒步完回国,在西藏樟木口岸,他的手机突然无法使用。李先生本以为只是普通欠费,当即充值了200元,但手机依然沉默。拨打10086,客服的解答直接把他气笑了:“为了防止您被诈骗,我们对您的号码进行了‘保护性关停’。”   “保护?”李先生望着周围皑皑白雪,苦笑着对后来的民警说,“我感觉自己更像是在受罚。”   在这个智能手机等于钱包、地图、酒店预订表、联系渠道的时代,失去网络连接无异于被夺去生存工具。尤其当他身处海拔4000多米的严寒环境,身上只穿了一件冲锋衣,又恰逢城市停电,连寻找一个“光线充足的地方”进行线上验证都成了奢望。   中国移动的客服并非故意刁难,他们只是按照流程办事。可问题是,这些流程在设计时,是否考虑过有人会在零下温度、积雪及膝的高原环境下接到那通“关爱”的电话?   “我只能去新疆或者拉萨办理?”接下来的遭遇更加荒唐。李先生按照客服指示找到当地营业厅,却被告知他们没有权限为他的新疆号码在当地办理复机。归属地问题,这个在平时或许只是套餐资费差异的小麻烦,在关键时刻竟成了救命稻草上的那个死结。   中国移动客服后来对媒体解释,外省号码确实可能需要回归属地办理,部分情况可通过中国移动APP在线验证。但当人们已经无法接收信号,所谓的“在线验证”就成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哲学命题。这不禁让人想起那些在机场因为号码被停机而无法使用网约车的外籍旅客,或者在偏远地区突然失去联系的背包客。   “保护性停机”的初衷无可厚非。根据官方数据,此类措施确实拦截了大量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但当“保护”变得如此一刀切,甚至可能将用户置于更大风险中时,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保护用户,还是保护运营商的责任?   李先生的遭遇并非特例。随着跨境旅游的复苏,越来越多的人在口岸遭遇类似的“保护性停机”。   但这件事最讽刺的一点在于:当李先生蜷缩在路边,只能依靠民警的帮助找到酒店时,那些设计“保护性停机”流程的技术人员、管理者,可能正坐在温暖的办公室里,享受着稳定的Wi-Fi信号。   如今,李先生已安全返回家中,他要求中国移动必须退还200元话费,赔偿他去拉萨的交通费,并公布关停依据。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当另一位旅行者在边境遇到类似情况时,他收到的不是冰冷的“保护性关停”通知,而是一条“检测到您可能处于特殊环境,是否需要开启应急通道”的贴心问候。到那时,这种原本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技术才真正拥有了人性的温度。   信息来源: 红星新闻2025-10-13——从尼泊尔回国手机遭“保护性关停”,8天仍未恢复 当事人:在海拔4000多米路边冻到崩溃   文│一阳 编辑│史叔

0 阅读:1
史叔温情

史叔温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