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飞行员高长吉竟不顾伟人的禁令,直接击落越界挑衅的敌机,谁料,这竟让空军领导犯了难,然而,当伟人得知后,当即批示:拘泥于条条框框而畏首畏尾,怎能打胜仗呢? 上世纪六十年代,咱们国家那日子可不好过,外面有美国和苏联两座大山压着,家门口的台湾国民党当局也没闲着,仗着有美国撑腰,三天两头派飞机过来搞侦察,跟苍蝇似的嗡嗡叫,烦人得很。 他们手里有个王牌,叫RF-101“巫毒”侦察机。这玩意儿可不是善茬,是美国给的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侦察机之一,飞得高,飞得快,最高时速能干到1900公里,一万多米的高空,嗖一下就过去了。咱们那时候的防空系统,高射炮够不着,雷达有时候还跟不上,战斗机呢,性能也差一截。所以,国民党空军特别嚣张,放话说大陆的防空是“高炮够不着,导弹瞄不准,飞机追不上!” 这话听着气不气人?前线的飞行员们早就憋着一肚子火了。 可憋着火也得忍着。为啥?因为有纪律。1958年金门炮战之后,为了避免把事儿搞大,擦枪走火引来更大的麻烦,毛主席亲自定下了一条铁律:人民解放军战机,绝对不能出海作战!所有拦截任务,必须在大陆领空内完成。飞机那速度,一脚油门就出去了,海岸线就是一条看不见的“高压线”,谁碰谁触电。 这条禁令,在当时是完全正确的战略考量。我们那时候需要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搞建设,不能因为一时的意气,打乱了整个国家的战略部署。 但规矩是死的,敌人是活的。RF-101就利用咱们这条规定,玩起了“擦边球”战术。它们贴着海峡中线飞,快到大陆了,突然加速冲进来,咔嚓咔嚓拍完照,立刻掉头就往公海跑。等你反应过来,飞机升空去追,人家早就在“高压线”外头了,你只能眼睁睁看着它溜走,气得直跺脚。 这种憋屈的日子,空军小伙子们受够了。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也是个暴脾气,大手一挥,成立了好几个专门打RF-101的“尖刀分队”,高长吉所在的空18师54大队,就是其中的王牌。 高长吉这个人,得重点说说。他可不是一般的飞行员,是个从战火里滚出来的硬汉。12岁就当抗日儿童团团长,17岁参军,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一场没落下,长津湖的冰天雪地里都啃过冻土豆。这样的人,骨子里就刻着俩字:血性。他飞行技术顶尖,战术研究得也透。他和战友们把RF-101的性能、航线、飞行员的习惯,全都摸得一清二楚,就等着一个机会。 机会在1965年3月18日这天来了。 当天上午,雷达发现一架RF-101从台湾新竹起飞,直奔广东汕头而来。老套路,又是来偷窥的。高长吉和战友张滋驾驶两架歼6战机,早就提前升空,在低空云层里埋伏好了。 敌机果然上钩了,一头扎进咱们的伏击圈。高长吉猛地一拉操纵杆,歼6像一把出鞘的利剑,从云层下方窜出来,死死咬住了敌机的尾巴。RF-101的飞行员当时估计吓得魂都没了,他做梦也想不到,一直以来如入无人之境的侦察,今天会撞上铁板。 追逐战开始了。歼6的瞬间加速性能确实不如RF-101,眼看着距离一点点被拉开。更要命的是,海岸线越来越近,那条看不见的“高压线”就在眼前。 耳机里传来地面指挥、副师长沈科声嘶力竭的吼声:“高长吉,马上返航!马上返航!越过海岸线是要上军事法庭的!” 这时候,高长吉面临着一个千钧一发的抉择。返航?那就意味着眼睁睁放跑敌人,意味着之前的忍耐、训练和战友们的期望全部付诸东流,敌人下次只会更嚣张。追?那就是公然违抗最高统帅的禁令,脱下这身军装都是轻的,上军事法庭都可能。 电光火石之间,高长吉的血性上来了。他对着话筒吼了一句:“今天就算不要这身军装,也必须把它干掉!” 他把油门推到底,战机呼啸着越过了海岸线。在极限开火距离上,高长吉果断按下炮钮。三道愤怒的火蛇瞬间喷涌而出,精准地撕裂了敌机的机身。那架不可一世的RF-101,拖着浓烟,一头栽进了大海,国民党空军的“神话”就此终结。 打完收工,高长吉调转机头返航。基地里,所有人都为他捏着一把汗。飞机一落地,高长吉摘下头盔,见到领导的第一句话就是:“报告,我违抗了命令,愿意接受一切处分。” 指挥部里鸦雀无声。一边是振奋人心的巨大战功,打掉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另一边是白纸黑字的最高禁令,铁的纪律。报告一级级往上送,争论了三天三夜,最后送到了中南海菊香书屋,放到了毛主席的案头。 所有人的心都悬着。 几天后,批示下来了。毛主席在报告的空白处,用他那龙飞凤舞的笔迹,批了五个大字:“有功无过,奖!” 战士们把高长吉抛向空中,欢呼声震天响。后来大家才知道,主席看完报告,捻灭了手里的烟头,还说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拘泥于条条框框而畏首畏尾,怎能打胜仗呢?” 这句话,振聋发聩! “三一八空战”之后,高长吉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更重要的是,这一战彻底打掉了国民党空军的幻想,从此RF-101再也不敢轻易来大陆沿海挑衅了。一条看不见的心理防线,在台湾海峡上空建立了起来。
1965年,飞行员高长吉竟不顾伟人的禁令,直接击落越界挑衅的敌机,谁料,这竟让空
趣史小研究
2025-10-15 16:43:43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