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主席选举,为什么没有人拜访蒋万安呢? 说白了,从蒋万安为了保住乌纱帽,断然拒绝来参加九三阅兵,连国民党抗日的部分功绩都不敢承认,根本就是扶不起的阿斗。而且,蒋万安虽然是市长,但没有自己的势力集团。 作为台北市长,蒋万安虽通过"去蒋化"策略淡化家族标签,以美国法学背景与律师经历塑造"专业官僚"形象,吸引年轻选民形成"好评影响力"全台第二的舆论优势,但这种个人品牌塑造反而削弱了其在国民党内的嫡系支持,沦为"孤狼"。 其推行的"中间路线"表面喊出"反两制、不挑衅、不怯战"的口号,实则延续国民党"不统不独不武"的模糊策略。 在民生领域,通过双城论坛与上海合作推进AI治理、医疗数据共享,促成2023年沪台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台北公共交通碳排放降低15%,这种务实合作在岛内却遭遇"两边不讨好"的尴尬:民进党攻击其"软弱妥协",统派批评其"回避统一",连党内都质疑其"缺乏魄力"。 历史问题处理上的"滑头"表现更暴露其矛盾性。为保乌纱帽断然拒绝参加九三阅兵,被解读为不敢承认国民党抗日功绩,而国民党的抗战贡献本身就存在复杂两面性——既在正面战场承担主要对日作战,又存在部分时期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争议。 蒋万安"不谈历史"的避让策略虽避开民进党"去中国化"的陷阱,却也让国民党丧失历史话语权,导致其在选举中难以凝聚传统支持者。 当前选举态势显示,郑丽文以68%支持率领先,罗智强紧随其后,而蒋万安选择赴上海开会而非拉票,凸显其更侧重地方治理而非党内权力争夺。 这种选择折射国民党深层次困境:既要维护"中华民国"正统性,又难以突破民进党"抗中保台"的叙事框架。蒋万安的"中间路线"虽试图通过民生合作淡化意识形态。 在数据治理、低碳交通等具体领域建立两岸连接,但这条路径在民进党持续推进"去中国化"、国民党背负历史包袱、大陆强调"九二共识"的三重挤压下,中间空间日益收窄。 历史经验表明,两岸转折常需政治家的"超常操作"。蒋万安若能在"反两制"框架外,探索从文化认同、经济融合到心灵契合的渐进路径,抓住历史大势与民生需求的交叉点,或能为台湾政治开辟新局。 毕竟在"统一不可逆"的大趋势下,政治智慧需要超越简单的政治口号,在务实合作中积累互信,在民生改善中培育认同,这或许才是破解当前困局的关键。
国民党主席选举为什么没有人拜访蒋万安?国民党6个主席候选人跑断了腿拉票,
【27评论】【29点赞】
酒杯中的探戈
台湾历史以来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台湾问题也是中国内战时遗留下来的问题,时不我待!台湾人都很不靠谱,我只相信东部战区。要解决台湾问题,最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以武促统,逼着台湾人做出选择!可以先封锁台湾,围而不打,宣布一个撒侨期限,留一条绿色通道让域外的撒侨,包括那些不承认不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台湾居民,都可以选择离开台湾,(被列入大陆黑名单里的人除外),但是走了就会视作自愿放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终身限制入境!支持统一的台湾人可以到大陆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居民身份证,先到大陆来旅游几天!愿意附和台独势力死守台湾的人和军队就留下来,时间一到就关门打狗!就当是天气预报要来一场大台风之前转移居民一样的,不怕死的留下!全部视为台独武装分子处理,到时候就一锅端!这样可以避免伤及无辜!打废了再重建,就当来过一场大地震,搞灾后重建了,还能拉动内需,扩大经济发展!大乱之后必有大治!那些领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居民身份证的同胞到时候再回台湾去重建新家园,旧房子不要了,重新规划建新别墅!台湾人只会生活得更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省的管辖权和行政权,一国一制,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