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美国强制下架数百万中国电子产品,包括华为、中兴、海康威视。 当地时间10月10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突然放出一个消息,说是要以“国家安全风险”为由,让各大电商平台把一大批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下架。下 架的产品范围也不小,从家用安防摄像头到智能手表,几乎涵盖了很多普通消费者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设备。 这不是美国第一次拿“国家安全”当理由对中国企业“动刀”。早在几年前,华为和中兴就已经被列入各种限制清单,从5G设备到芯片采购,几乎被按住了不让喘气。 这次又把消费电子产品拉进来,可以看出,美国在技术领域对中国的防范明显已经从通信设备延伸到了更广泛的终端产品。 尤其是像安防摄像头这些东西,本来是用来看家护院的,现在却被说成可能涉及“监视”或者“数据泄露”,说实话,这种说法听起来确实有点过头。 但事情的发展也并不意外。毕竟,美国这些年在科技领域的“脱钩”动作越来越频繁,前有芯片管控,后有软件禁用,这种下架行为其实就是“打组合拳”的延伸。 而且从操作手法上来看,FCC并不是自己去查每一个产品,而是直接要求电商平台配合,把这些“问题品牌”的产品直接从货架上清空。 这种做法简单粗暴,但效果也明显,一夜之间不少商品就消失了。不过要说这件事的影响,其实不只是对中国企业,对美国自己也不是完全没有代价。 比如说,像海康威视和大华的摄像头,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占有率都很高,很多美国中小企业和家庭用户本来就是这些品牌的用户。 突然下架之后,替代品一时间也跟不上,不少人反而陷入了“用了还不能买”的尴尬境地。而且,很多技术本身并没有问题,只是因为“出身”被打了标签。 长远来看这也会影响到全球消费者对技术产品的选择自由。再往深一点看,这种下架潮其实也和当前的国际大环境有关。 近段时间,中美关系虽然在某些领域有缓和迹象,比如高层接触和贸易磋商都有推进,但技术领域的对抗却没有放松。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这些敏感领域。 美国对中国的防范可以说是越来越细致。这次的“下架令”,表面上是FCC发布的,但背后其实是整个对华科技政策的一环,就像之前限制先进芯片出口一样。 目的是为了压缩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空间。当然,从中国企业的角度来说,这种打压其实也不是第一次经历。华为早就开始自研芯片,海康威视和大华也在拓展海外以外的市场。 这几年,不少企业的应对策略也越来越成熟,比如转向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甚至在产品结构上也做了调整,把更多资源放在国内和友好国家的市场上。 虽然短期内会有些波动,但长期来看,这种外部压力反而可能倒逼技术升级和市场多元化。从媒体报道来看,这次涉及的电商平台包括了很多美国主流平台。 比如亚马逊、沃尔玛在线商城等。平台的反应也很快,毕竟FCC的命令不执行就可能面临处罚。只是这样的操作,不仅让平台陷入两难。 也让很多商家措手不及。特别是一些第三方卖家,本来靠着这些产品维持生计,现在突然没得卖了,自然是一片哀嚎。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政策并没有明确说“永久禁止”,但也没有给出明确的恢复时间。这种模糊状态其实更让人焦虑,因为不确定性意味着企业很难做出长远规划。 参考资料:又拿“国家安全”当借口打压,美政府声称已强制电商平台下架数百万件中国电子产品 2025-10-12 16:11·观察者网
在中美芯片竞争这事上,日本人瞅见个挺有趣的情况:美国一门心思拿高端芯片要和中国比
【2评论】【4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