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计划重新进入加沙地带以色列从加沙撤军的协议墨迹未干,哈马斯已紧急动员起近万

墨者善受本人 2025-10-13 09:14:36

哈马斯计划重新进入加沙地带以色列从加沙撤军的协议墨迹未干,哈马斯已紧急动员起近万名武装人员,这个数字背后是组织对控制权的迫切争夺。停火协议让加沙暂时告别了炮火,但街头巷尾流传的不只是对和平的期待,还有对权力真空的焦虑 —— 过去以色列扶持的亲以部落武装正蠢蠢欲动,哈马斯必须在这些势力尚未壮大前巩固地盘,这种角力可能让刚平息的暴力以另一种形式复燃。

协议签署之后,加沙民众曾为此涌上街头庆祝,希望封锁多年的边境能真正打开,但历史经验提醒人们,2007 年的分裂阴影并未完全消散。法塔赫在约旦河西岸的治理模式与哈马斯的基层动员能力如何兼容,行政权移交后安全部队的整合会不会引发内耗,这些细节的模糊让和解更像脆弱的纸面共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公开强调 “哈马斯必须解除武装并承认以色列”,这一表态为协议执行埋下了伏笔,一旦双方在细节上出现分歧,外部压力可能迅速转化为内部冲突的导火索。

国际社会的重建承诺正在落地,德国宣布提供 2900 万欧元人道援助,卡塔尔与欧盟将出资建设医疗站和海水淡化设施,资金由世界银行托管。这些援助像一剂强心针,让加沙人看到恢复供电、重返课堂的希望,但物资分配的公平性仍是隐患。过去以色列封锁导致的经济停滞,让加沙民众对资源分配极其敏感,如果重建红利不能覆盖普通家庭,反而被特定势力掌控,不满情绪可能再次发酵。更关键的是,协议中 “重建条款履行前不得恢复大规模军事行动” 的约束,需要美国、埃及、卡塔尔三方的联合监测,卫星图像和区块链签名的技术保障能否抵挡住现实利益的诱惑,还要打个问号。

加沙的未来或许藏在那些具体的时间节点里:以军撤离后的第 72 小时,首批人质将开始释放;第 168 小时,国际监督员将进场测量废墟。每一个时间点都是对各方诚意的考验 —— 以色列右翼政党是否会在议会发难,哈马斯基层会不会有分裂派别破坏协议,重建资金能否及时到账,这些变量相互交织。对普通人而言,他们更关心的是厨房能否用上稳定的电力,孩子能否拿到新课本,而这些朴素的需求,恰恰是决定局势走向的关键。如果停火能转化为持续的民生改善,和解协议能真正弥合分裂,加沙或许能迎来 2005 年以来最长的和平窗口;但如果权力争夺压倒民生需求,外部干预取代内部共识,这片饱经创伤的土地,可能又要在希望与失望的循环中徘徊。

0 阅读:0
墨者善受本人

墨者善受本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