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全体宣布“拒统”,张亚中落选成定局,统一只剩临门一脚,我国台湾省的国民党近

不负赋墨尘 2025-10-11 16:46:28

国民党全体宣布“拒统”,张亚中落选成定局,统一只剩临门一脚,我国台湾省的国民党近期举办了选举,这事儿可是吸引了不少人,但据报道可知,目前参加选举的人,没有一个在“统一”方面表达态度,也就是说没人对“统一”发表具体的做法和想法。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最近,台湾省的国民党党主席选举引起了不少关注。按理说,这个曾经以两岸关系见长的政党,每逢换帅都该是政治大事。   但这一次,大家发现一个怪现象——候选人多,选举热闹,可就是没人提“统一”这两个字。统一这个原本属于国民党的看家议题,这回像是被集体雪藏了。谁都绕着走,谁都怕说。   从9月15日领表开始,到10月初辩论结束,整个选举过程就像一场“避统秀”。   六个候选人——朱立伦、郝龙斌、郑丽文、罗智强、张亚中、卓伯源,个个都忙着谈改革、谈团结、谈年轻化,但一提到两岸方向,立刻就模糊处理。   朱立伦主打“亲美”,罗智强说“维持和平”,郑丽文强调“世代交替”,郝龙斌提“和中保台”,听起来都挺体面,可放到两岸局势的大背景下,全都是空话。   最有意思的是张亚中。五年前他因为提出签署“两岸和平备忘录”而出名,这次照理该是最敢说统一的人。但这回他也收着了,讲得比以往温和许多。其实不是他不想讲,而是讲了也没用。   党内主流派早就给他贴上“红统”“急统”的标签,只要一提统一,媒体和对手就立刻围攻。说白了,在岛内政治氛围这么紧的情况下,谁先讲“统一”,谁先出局。   辩论会上,张亚中几次想硬碰,但孤掌难鸣。朱立伦、郑丽文、罗智强都打太极,一律回到“和平”“对话”这些模糊概念上。电视直播里气氛热闹,但内容空洞。   表面上是六人竞争,实际上大家心照不宣地形成了默契:统一不能提,提了就输。于是,整场选举变成了一场“没有灵魂的热闹”。   等到结果出来,朱立伦以45.78%的得票率险胜。看似风光,其实创下了国民党历史上最低得票率的新纪录。   而张亚中拿下32.59%的选票,成为这次选举最大的“黑马”。他的支持率比五年前洪秀柱那次多出十几个百分点,被岛内媒体称为“张亚中现象”。   这背后代表的,是基层党员的不安和焦虑——他们担心国民党越走越偏,从“中国国民党”变成“台湾国民党”,最后连党魂都没了。   但党内主流派并没反思,反而把张亚中送进考纪会,说他“攻击党内同志”,甚至拿他批评朱立伦“亲美”一事当作纪律问题。   这样的操作,很多人觉得似曾相识——就像当年“换柱”那一幕。凡是敢讲统一的人,就会被边缘化。党内主流派宁可被骂“软”,也不敢被说“红”。可是,这样下去,国民党还有什么特色?   其实国民党现在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它的路线问题已经成了核心矛盾。   过去几十年,国民党大致有三条方向:一是李登辉那种“本土化”,迎合岛内“台湾意识”;二是马英九时代的“不统不独”,靠模糊策略维持和平;三是张亚中这类“和平统一”路线。问题是,前两条路现在都走不通了。   国际格局变了,美国不断打“台湾牌”,民进党在岛内推动“去中国化”,社会氛围越来越偏离。模糊不清的路线,既讨不好民进党支持者,也留不住传统蓝营选民。   朱立伦上台后继续讲“亲美”,强调“求同尊异”,听起来稳重,但没人买账。时代变了,现在岛内民众对战争风险的担忧越来越强,对经济和安全的期待越来越现实。民进党天天喊“抗中保台”,国民党如果还在闪烁其词,结果只能是被边缘化。   更大的问题在于,国民党结构已经老化。党内高层越来越精英化,与基层民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上层在打政治算盘,基层在担心民生问题。   经济停滞、社会焦虑、年轻人出路难,这些都是选民关心的,但国民党没能给出明确方向。反倒是民进党用“主权”“安全”这些标签,牢牢抓住了舆论主动权。   从民调看,岛内年轻人中支持国民党的比例已经跌破两成。老一辈支持者还在,但也越来越失望。   尤其看到党内一再回避“九二共识”、不敢讲“一个中国”,很多基层党员心凉了。有人甚至感叹:国民党连旗帜都不敢举,还能指望它带路吗?   张亚中那三成选票,正是这种民意的集中体现。他代表的是那群还相信“和平统一”能带来稳定、能改善经济、能让台湾少受外部操弄的人。   他的失败,说明这股力量暂时被压制;但他的得票,也说明这种声音没有消失。只要台海形势继续紧张,这种期待就会越来越强。   问题在于,国民党主流派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相反,他们越发依赖“亲美”路线,企图通过向中间靠拢来赢得岛内主流民意。   可现实是,美国并不会真正帮助国民党,美国只关心利用台湾牵制大陆。民进党对美国更顺从,蓝营再怎么亲美,也只是“备胎”。这种战略短视,反而让国民党失去了自己的根。

0 阅读:28
不负赋墨尘

不负赋墨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