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沪港名媛旗袍展锦缎映远月,衣冠述乡愁:中国女留学生海外播撒旗袍雅韵(四)
郎毓秀热爱祖国,身处异国校园,她从未改变东方风骨,反倒让旗袍成为跨越国界的语言,悄然在异乡播撒中国美学的种子。1941年,她写下一篇记录自己留学生活的《比都学歌记》,记录留学生活的点滴,文中配发的照片,鲜明地将这份文化坚守定格。在一张标题为“参加音乐院公众考试时与同时与考之五同学合摄”的场景里,她是人群中唯一的中国面孔,在一众身着洋装的同学中以一袭优雅旗袍从容而立,在这个参加考试的正式场合,她却以东方服饰自表,嘴角扬起的笑容自信又舒展,仿佛将祖国的荣光穿在身上,让东方的雅致在异国考场悄然绽放。另一张标题为“音乐院同学多喜穿中国旗袍”的照片,画面中,郎毓秀与六位外国同学并肩而立,人人身着旗袍,裙摆轻垂,线条温婉。她们手挽着手,笑靥如花,原来外国知识女性穿起旗袍,同样能演绎出优雅风韵,而这份对东方服饰的喜爱,分明是受她潜移默化的影响,她让旗袍成了连接不同文化的温柔纽带。还有一张“在音乐院附设之饭店开幕时女声合唱队参加唱歌祝贺”的照片,照片中可以发现图2中穿旗袍的几位外国女子,依旧身着旗袍站在队伍中。原来这一天,她们特意穿着旗袍登台演出,将对旗袍的喜爱,从日常延伸到了舞台之上。这不仅是一群高学识女性对中国服饰的认可,更藏着郎毓秀无形的影响力——她以一己之力,让旗袍走出国门,让东方美学在异国校园生根发芽,更让祖国的文化,借着一袭衣装,住进了更多人的心里。
图1:“参加音乐院公众考试时与同时与考之五同学合摄”(左四为郎毓秀)
图2 :“音乐院同学多喜穿中国旗袍”(左三为郎毓秀)
图3:“在音乐院附设之饭店开幕时女声合唱队参加唱歌祝贺”(第二排侧脸者为郎毓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