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奶奶80寿。大伯在饭店摆了5桌酒席,亲戚朋友都吃的非常开心,谁知吃完饭,大伯对我说了一句话,我顿时勃然大怒。直接走了。 饭店的圆桌上还留着残羹,红烧鱼的骨头堆在碟子里,寿桃形状的馒头剩了两个,奶奶刚才攥着我的手说“这馒头甜,像你小时候给我摘的槐花蜜”的温度还在掌心。我刚把奶奶扶到沙发上歇着,就看见投影幕布上还停留在我剪的视频画面——那是我找了一周的老素材,有奶奶20岁时在村口井边洗衣的黑白照,有我5岁时她背着我摘枇杷的录像,最后一帧是去年她抱着我刚出生的小表妹笑,我特意配了她爱听的《茉莉花》当背景音,刚才播放时,她抹了好几次眼角。 收拾东西时,大伯突然凑过来,手里捏着张账单,纸角都被他攥得发皱:“小妍,这次酒席总共5200,你看你刚结婚,压力也不大,出1800吧,我和你二伯各出1700。”我手里还拿着给奶奶织的藏青色围巾,针脚是我跟着教程练了半个月才织匀的——奶奶冬天总说脖子凉,我特意选了最软的羊毛线,昨天晚上还熬夜把围巾角绣了朵小梅花,她刚才摸到梅花时还说“我孙女手真巧”。 我愣了愣,笑着说:“大伯,钱我能出,就是这视频和围巾……”话没说完,大伯就摆了摆手,眼睛瞟着桌上的空酒瓶:“嗨,不就是剪个视频、织个小围巾嘛,也没费啥劲。我这几天跑前跑后,订饭店、买烟酒,还得招呼亲戚,累得晚上都睡不好,你出这点钱还委屈了?”他说这话时,没看见我手里围巾的线头还没来得及剪,也忘了刚才视频播放时,他自己也跟着哼了两句《茉莉花》,说“这歌听着就亲切”。 那一刻,我手里的围巾突然变沉了。想起找老素材时,我翻遍了爸妈的旧手机,甚至去村口找了当年给奶奶拍黑白照的老木匠,他说“这照片我都快忘了,你还特意来问”;织围巾时,我手指被针扎破了三次,贴了创可贴接着织,就怕赶不上寿宴;甚至昨天,我还去菜市场买了奶奶爱吃的软糕,装在保温盒里带过来,刚才她吃了两块,说“比超市买的软,合我牙口”。这些事我没跟大伯说,总觉得一家人不用算这么细,可他那句“没费啥劲”,像把我所有的用心都揉成了无关紧要的小事。 “大伯,我不是嫌出钱多,是您不能说我没费劲儿。”我的声音有点发颤,“视频我找了一周素材,围巾我织了半个月,软糕是我特意去老摊子买的……”没等我说完,大伯就皱起眉:“你这孩子咋这么较真?不就是点小事吗?跟钱比起来值啥?”我看着他不耐烦的样子,鼻子一酸,拎起装围巾和软糕的袋子就往外走,连奶奶在后面喊“小妍,咋走了”都没回头。 回家刚把围巾扔在沙发上,妈妈的电话就打来了,声音轻轻的:“你大伯刚才跟我打电话,说你生气走了,他还不知道你为了视频和围巾费了那么多劲呢。他就是嘴笨,早上还跟我说‘小妍准备的视频真好,妈肯定喜欢’。”挂了电话,我拿起围巾摸了摸绣好的梅花,突然想起小时候大伯总把我架在肩膀上,带我去镇上买糖葫芦,说“给我侄女买最大的”。 傍晚的时候,门被敲响了,我开门一看,是大伯,手里拎着个保温桶,耳朵有点红:“小妍,是大伯不对,早上没问清楚就乱说。这是你奶奶让我给你带的排骨汤,她说你刚才没吃多少。还有,你织的围巾,妈戴上了,说暖和得很。”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1800块钱递过来,“这钱你拿着,酒席钱我和你二伯分摊就行。” 我接过保温桶,看着大伯搓着手有点不好意思的样子,突然笑了:“大伯,钱我出,排骨汤咱一起喝,我再给你讲讲视频里那些老事儿。”后来我们坐在沙发上,我翻着视频跟他说“这张照片是奶奶第一次带我赶集”,他跟着点头:“对对,那天她还给你买了个布娃娃。” 这件事让我明白,家人之间的误会,往往不是因为谁心眼坏,而是因为“用心”藏在细节里,没说出口就容易被忽略。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事,我应该先跟大伯说说我找素材、织围巾的过程,而不是急着生气——毕竟,一家人的心意,得说出来、听明白,才能真正暖到一块儿去。 如果你为家人准备的惊喜没被看见,还被说“没费啥劲”,你会怎么跟家人讲清楚自己的用心呢?
前天,我奶奶80寿。大伯在饭店摆了5桌酒席,亲戚朋友都吃的非常开心,谁知吃完饭,
用眼看世界
2025-10-04 16:19:30
0
阅读:835
用户10xxx36
五桌酒席才5200元不贵吧。还有办奶奶的寿晏,应该先商量好费用分摊吧。这样找上门出钱不正常。还有寿晏礼金在那里。再有应该你父亲不在了。费用可以不出。但如果平时代父承担了赡养义务时。这个费用应该承担。
用户77xxx22
要孙辈跟子辈分摊寿宴钱,还好意思说没坏心眼[抠鼻],简直可以入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了
用户10xxx37
好鸠烦!一匹布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