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向记者表示,若俄罗斯军用飞机进入北约国家领空就将其击落的提议是不负责任的。此前,彭博社报道称,英国、德国和法国驻俄大使在莫斯科的一次会议上警告俄方,若发生此类事件,北约国家准备动用武力。 这不是北约第一次拿“领空”说事儿。就在几天前的9月19日,爱沙尼亚刚嚷嚷过“3架俄罗斯米格-31战斗机未经许可进入本国领空12分钟”。爱沙尼亚总理米查尔当时气得直拍桌子,直接请求北约启动《北大西洋公约》第四条磋商,喊着要“统一且强硬的回应”。 北约那边也迅速接了话。发言人哈特当即表态,已经紧急出动战机拦截俄军机,还说北大西洋理事会会专门开会讨论这事儿。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更是把话说死,直接给俄方扣上“不可接受的挑衅”帽子,要在欧盟峰会上商量“集体应对措施”。 但俄罗斯国防部根本不认账。他们第二天就甩出监控数据反驳,说那3架米格-31是按计划从卡累利阿飞往加里宁格勒州,飞行路线全程在波罗的海中立水域上空,离爱沙尼亚瓦因德洛岛还有3公里多,压根没越界。 这种各执一词的拉扯,早成了俄与北约之间的常态。最让人记恨的一次发生在多年前,土耳其曾宣称一架俄苏-24战机侵入领空,5分钟内发了10次警告未果后,直接派F-16将其击落。普京当时怒称这是“背后捅刀”,佩斯科夫也紧急出面证实坠机,却强调战机全程在叙利亚领空飞行,呼吁先查清真相再下结论。 那次事件最后闹得沸沸扬扬,两名飞行员一死一失踪,俄土关系跌到冰点。现在北约再提“击落俄军机”,等于直接揭开了旧伤疤,也难怪佩斯科夫会急着搬出二战说事儿。对俄罗斯而言,二战的记忆太沉重,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付出的巨大代价,早已刻进这个国家的集体记忆里。佩斯科夫之前就曾驳斥过特朗普对二战的不当表述,反复强调苏联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 他的警告里藏着两层意思。一层是明着说北约的提议太冒险,真动手就是点燃战火的导火索,毕竟二战的爆发就是从类似的局部冲突升级来的。另一层是暗着提醒,别把俄罗斯的克制当软弱,真逼到份上,谁也承担不起后果。 现在的局势本就火上浇油。9月初波兰刚嚷嚷过有无人机从俄罗斯方向飞入境内,虽然俄方否认,但北约已经借着这由头启动了“东部哨兵”军事行动,摆明了要加强东翼防御。这种时候三国大使上门警告“动用武力”,无异于往火堆里扔柴火。 更微妙的是双方的心态。北约想靠强硬姿态稳住东翼盟友,毕竟爱沙尼亚这类边境国家早就慌了神,急需盟主撑腰。俄罗斯则憋着股劲,自家战机正常巡航总被当成“挑衅”,换谁都得炸毛,佩斯科夫的强硬表态,也是给国内民众一个交代。 但谁都清楚真动手的后果。当年土耳其击落苏-24后,北约没敢真下场,只是开会表态“支持土耳其”。现在真要击落俄军机,俄罗斯绝不会善罢甘休,到时候局部冲突会不会升级成更大规模的对抗,没人能打包票。 佩斯科夫的话就是泼冷水。他要让北约明白,“击落”这两个字不是随口就能说的狠话,而是可能引爆全局的危险按钮。二战的教训就在眼前,一步踏错就是万劫不复。 眼下双方还在僵持。北约嘴上喊着“准备动用武力”,却没说清俄军机“误入”的界定标准。俄罗斯这边咬死了“没越界”,后续飞行任务该执行还执行。佩斯科夫的警告像颗钉子,扎在了双方紧绷的神经上。 这事儿也给国际社会提了个醒,大国之间的博弈容不得半分冲动。一句“动用武力”的警告,一句“二战就是这样开始的”反驳,背后是两个军事集团的实力对峙,更是对和平底线的反复试探。 希望双方都能踩住刹车。毕竟真到了战机升空、导弹发射的那一刻,再想回头就晚了。佩斯科夫的警告或许刺耳,但这份刺耳,恰恰是当下最需要的清醒剂。 官方信源:新华网:《北约表示拦截俄战机 俄方否认侵入他国领空》
战场失利,石油设施被炸,莫斯科开始向自己人动手!最近,俄罗斯频频对自己的高级官
【4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