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因内部分歧没有给出减排目标,还蛐蛐中国:远远不够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排放国,这次在峰会前夕公布了新一轮的国家自主贡献计划,简单说就是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的温室气体净排放要比峰值时期下降7%到10%。这可是中国头一遭给出绝对减排目标,以前都是相对的,像单位GDP排放下降那种。现在直接说砍掉这么多,考虑到中国经济还在高速发展,这步子迈得可不小。问题是,这目标一出,欧盟的反应特别快,他们的气候行动专员沃普克·胡克斯特拉直接甩出一句,说这承诺“远远低于我们认为既可实现又有必要的水平”。还加码,说鉴于中国在全球排放中的分量,这样的目标会让整个世界的气候目标更难达成。欧盟还表态要“推动”中国多干点,严格按巴黎协定走。 再想想欧盟自己呢。他们总爱标榜自己是全球气候先锋,碳边境税啊、绿色协议啊,喊得震天响。可就在这个峰会期间,欧盟的27个成员国因为内部分歧,死活敲定不了自己的减排路径。联合国要求各国在9月底前更新2035年的国家自主贡献,欧盟呢?拖拖拉拉,硬是没交上去。为什么?说白了,就是东欧和南欧国家跟西欧、北欧的利益冲突太尖锐。像波兰、匈牙利这些煤炭依赖重的地方,工业转型成本高得吓人,他们死活不同意太激进的减排比例。欧盟委员会本来提议到2040年净排放比1990年降90%,结果一开会就炸锅。德国法国这些老大哥想推高标准,保住领导地位,可小国们一票否决权在手,会议开了好几轮,投票都取消了。9月18日的环境部长会议,本来要定调,结果散会时啥也没定。欧盟这不等于光说不练吗?自家目标都定不下来,还跑去戳中国脊梁骨。 欧盟的绿色转型计划从2020年启动,本来雄心勃勃,要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可现实骨感啊,东欧国家经济结构老化,能源安全是命根子。波兰的煤炭发电占总电力的70%以上,转型意味着失业潮和电价飙升,他们能不急眼?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也跟着叫板,说90%的降幅太狠,会拖累经济增长。反观德国,早几年核电退役,现在风电日照不足时就得烧煤,内部也纠结。法国推核能当救星,可别人不买账。结果呢,欧盟的2035目标草案到现在还只是个范围,55%到65%降幅,说不定到COP30前还得往下拉。联合国气候秘书处都着急了,说这延误会影响全球谈判节奏。 那中国是怎么回应的?外交部发言人直言,欧盟的批评暴露了“双重标准和选择性失明”。这话听着扎心,但有道理。中国强调自己的承诺是基于国情,发展中国家减排得考虑民生和发展权。巴黎协定本来就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历史排放最多,现在人均排放还高,中国人均才欧盟的三分之一多点。中国已经在可再生能源上投了海量资金,2024年新增光伏装机超200吉瓦,电动车销量全球第一。这些努力欧盟看不见?还是故意忽略?中国还点名说,欧盟自己2035目标都没影儿,就急着喷别人,这不是转移视线吗? 这对全球气候目标有啥影响?1.5度温控线本来就岌岌可危,IPCC报告说得清清楚楚,到2030年全球排放得峰值并降30%以上。中国这7-10%的目标,按模型算,能帮全球减排贡献不小,但欧盟专家说还差口气,得到15%以上才行。可欧盟自己呢?如果2035目标定在60%降幅,实际执行起来,东欧拖后腿,估计也只到55%。加一块儿,全球路径就偏了。澳大利亚这些国家也跟着起哄,说中国目标弱,可自家煤矿还在挖。结果呢,峰会一结束,股市上绿色股还跌了点,投资者信心动摇。 话说回来,欧盟这内斗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从2019年的欧洲绿色协议开始,就有裂痕。疫情一闹,能源危机又来,俄乌冲突让天然气价翻倍,东欧更不愿松口。欧盟委员会的冯德莱恩想当硬汉,推动碳中和,可成员国一国一票,德国大选后绿党下台,法国马克龙忙内政,意大利梅洛尼上台就反环保。9月的布鲁塞尔会议,外交官们私下说,2040目标可能得降到80-85%,以换取共识。这延误不只丢脸,还让中国等国有理由反击:你们先进国家承诺的每年1000亿气候资金,到现在才凑了区区83亿,凭啥要求我们加速?中国还重申,会按巴黎协定精神行事,但不会被外部压力绑架。 欧盟如果继续这么内耗,全球气候领导力就得让位。中国已经在“一带一路”上推绿色项目,帮非洲建太阳能,影响力蹭蹭涨。欧盟想“推动”中国?先把自己家收拾利索再说。联合国气候峰会这回没出大协议,COP30在巴西,估计还得继续磨。专家们算了笔账,如果所有大国都按当前承诺走,2100年升温得2.5度以上,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穷国遭殃。
刚刚!欧洲芯片大联盟突然集结完毕!荷兰一声令下,所有欧盟国家集体转向,这次
【6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