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的无人机,又一次,去“拜访”了俄罗斯的库尔斯克核电站。最要命的不是无人机,

夜色温柔的相伴 2025-09-30 11:04:15

乌克兰的无人机,又一次,去“拜访”了俄罗斯的库尔斯克核电站。最要命的不是无人机,而是这个核电站,用的是跟切尔诺贝利一模一样的反应堆。 9 月 25 日这天,无人机直接撞向了核电站二期工程的建筑,碎片击穿墙体的声响,让全世界的心都跟着揪紧了。 可比无人机袭击本身更让人脊背发凉的是,这座核电站里运行的反应堆,和当年酿成切尔诺贝利灾难的 RBMK—1000 型完全同款,这种缺乏有效防护的反应堆,哪怕被轻微撞击都可能引发无法挽回的后果。 最核心的风险藏在反应堆本身的设计里。这种 RBMK 型号的反应堆是苏联时期的产物,1977 年库尔斯克核电站刚启用时,就装上了这种机组。 它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坚固的安全壳保护,装着核材料的堆芯只靠一个普通屋顶遮着,别说无人机携带的炸药,就算是炮弹碎片击中,都可能造成堆芯损坏。 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悲剧早就证明,这种反应堆一旦失控,放射性物质会毫无阻拦地扩散到空气中,当年的污染区至今还有大片土地不适合人类居住。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 8 月底去视察时,当场就表示这里已经出现 “可能发生核事故的风险”。 更让人揪心的是,库尔斯克核电站现在只有 3 号机组在正常运行,4 号机组在维修,1、2 号机组早已停运,整个设施的应急响应能力本就处于脆弱状态。 按理说,民用核设施在战时应该受到特殊保护。俄乌都加入了日内瓦公约的附加议定书,里面明确规定,像核电站这样含有危险力量的设施,不能成为攻击目标,因为攻击可能释放危险力量造成平民重大损失。 可这个规定有个模糊的漏洞,如果一方认为核电站在 “支持军事活动”,攻击就可能被视为 “合法”,这让核设施的保护成了纸上谈兵。国际原子能机构后来又出台过好几个决议,禁止袭击运营中的和平核设施,但这些决议缺乏强制效力,根本拦不住冲突中的攻击行为。 更棘手的是一旦出事没人能担责。根据国际核损害责任条约,武装冲突引发的核事故属于免责范围,核电站的营运单位不用承担赔偿责任。 历史上从没发生过战争导致的重大核灾难,真要是库尔斯克核电站出了问题,放射性物质扩散到周边国家,谁来处置污染、谁来赔偿损失,全世界都没现成的规则可依。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都在安理会强调,必须避免攻击核电站,双方得保持克制,这话其实说出了所有国家的担忧。 现在库尔斯克核电站的辐射水平还维持在自然背景值,可谁也不敢保证下一次袭击会有这么幸运。RBMK 反应堆的安全隐患就像一颗埋在欧洲腹地的定时炸弹,切尔诺贝利的教训已经够惨痛了,当年的污染云飘到了十几个国家,数十万人流离失所。 如今在冲突前线的库尔斯克核电站,还在承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无人机 “拜访”,这种拿全人类安全冒险的行为,早就超出了战场对抗的范畴,成了悬在全球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无人机还在飞,核电站的反应堆还在运行,同款 RBMK 机组的脆弱性没有任何改变。每一次袭击都是在跟灾难赌运气,而这场赌局里,没有赢家,只有可能被牵连的无数生命和生态环境。 此次袭击表明,乌克兰向俄罗斯纵深地区投射武力的能力正在不断增强,即便冲突仍在长达2000公里的前线持续进行,这条前线也标志着二战以来欧洲最惨烈的战争。尽管两国间或就和平谈判进行讨论,但战火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

0 阅读:2

猜你喜欢

夜色温柔的相伴

夜色温柔的相伴

夜色温柔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