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高层的一番言论,让整个航空圈都炸开了锅。波音CEO放话说,如果中国再拒收波音

丙灿说 2025-09-29 15:57:12

波音高层的一番言论,让整个航空圈都炸开了锅。波音CEO放话说,如果中国再拒收波音飞机,美方可能会选择断供。言下之意很明确:波音在中国市场上的主动权已经岌岌可危,中国拒绝,不再单纯是采购问题,而可能关系到未来的供应链和市场布局。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波音这几年在中国市场的日子确实不太好过,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安全事故。737 MAX的两次空难事件,几乎让全球对波音的信任跌到谷底。 中国是第一个停飞737 MAX的国家,也是最后一批恢复运行的国家。光是这一点,就能看出来中国航空管理层对安全问题有多谨慎。 而波音在全球范围内的信誉危机,也直接影响了它在中国的销售。你说,中国航空公司会随随便便拿乘客生命安全去冒险吗?显然不会。 除了安全问题,波音还碰上了供应链的麻烦。疫情以后,全球产业链紧绷,零部件短缺,交付延迟成了常态。波音的生产线一度乱成一锅粥,交付计划频频跳票,客户等得直摇头。 对于中国这样体量巨大的市场来说,要的是稳定、要的是可控,你能不能保证按时交付,能不能确保飞机的可靠性,这是关键。 而波音给出的答案并不让人放心。相比之下,空客在中国的布局就显得聪明得多,不仅在天津有总装线,还不断扩大合作面,把中国牢牢绑定进供应链。 最关键的变化,其实还在于C919的崛起。过去,中国在大飞机领域几乎是被波音和空客垄断的市场,没有选择权。 但现在不同了,国产大飞机终于飞起来了,C919已经开始交付,虽然起步还小,但这就是一个信号,中国航空工业不再是只能依赖进口,而是要逐步实现自主化。 这对波音来说,简直是致命打击。以前中国是“必需客户”,现在慢慢变成了“有选择的客户”,态度自然会不一样。 波音显然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所以才会在公开场合放狠话。可问题是,威胁能解决问题吗?在商业逻辑里,靠产品竞争才是王道,你的飞机安全、性能可靠、价格合理,自然有人买。 可如果你自己事故不断、供应链脆弱,却还想靠断供来施压,这种姿态只会让人更加反感。更直白一点说,波音现在不是在展现强硬,而是在暴露焦虑。 过去中国买飞机,波音和空客几乎是对半分。单是这个市场,就足以决定它们的全球排名和盈利能力。波音如果失去了中国,不仅在销售额上会受到重创,更会在未来的战略地位上被边缘化。 中国现在的态度其实很清楚,安全第一,合作可以,但不接受绑架。再加上C919慢慢成长,哪怕国产机型还不能完全替代波音,也足以在谈判桌上多几分底气。 再看波音自己的处境,和空客相比,它的形象和声誉差得不是一星半点。空客这几年几乎没有什么严重的安全事故,交付也比较稳。 而波音则各种丑闻缠身,安全漏洞、工人偷工减料的爆料、监管调查……这些问题积累下来,已经让波音在全球市场上失去光环。 中国客户为什么要把钱继续砸在一个麻烦不断的供应商身上?这问题其实已经不需要回答了。 而且,从大局来看,中国航空产业的自主化不仅仅是C919一架飞机的问题,而是一个整体战略。大飞机项目背后牵扯的是整个产业链,从材料、发动机到系统集成,每一步都在推动国产化。 这个进程可能不会一蹴而就,但方向是明确的。波音过去在中国市场享受了数十年的红利,现在却面对一个越来越强大的竞争者,这个现实谁都改变不了。 波音选择“放话”,其实就是在用政治手段替代市场竞争。可问题是,中国市场不是几十年前那个可以被左右的买方市场了。 现在中国不但有自己的机型,还在国际上有越来越强的话语权。你要威胁?那就请便。反正,市场是相互选择的,你断供,受伤的未必只是中国,更可能是你自己。 说到底,波音的问题不是中国要不要买,而是它自己能不能重新赢得信任。中国市场庞大,但也越来越理性。你飞机的安全性过硬、交付稳定、价格合理,合作自然没问题。 但如果只会动不动拿“断供”来吓唬人,那只能说明你已经没有其他牌可打了。一个真正强大的企业,不会用威胁来维系客户关系,而是用产品和服务说话。 今天的波音,给人的感觉就是,失去了安全感,失去了底气,只能用语言去找存在感。而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任人摆布的市场,C919的腾飞只是第一步。 未来十年,中国航空产业的自主化程度会越来越高,到那时,波音在中国市场还能剩下多少空间,就真不好说了。 所以,这一番言论不仅没能让波音显得强势,反而让外界看到了它的虚弱。对于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继续走好自主化的道路,把产业链和技术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 只有这样,才不会怕谁的威胁,也不会被谁掐住脖子。波音能否扛过去,是它自己的事,但中国市场的选择权,已经越来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就是格局的变化。

0 阅读:49

猜你喜欢

丙灿说

丙灿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