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加坡不能心慈手软。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在日前的演讲中说,我们和中国人同宗同祖,

古今知夏 2025-09-29 11:47:52

对新加坡不能心慈手软。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在日前的演讲中说,我们和中国人同宗同祖,为什么不同意?他这句话讲完后,台下的新加坡人一阵哄笑。 要是到现在还觉得 “新加坡华人多,肯定跟咱们亲近”,那真得醒醒了。李显龙紧跟着就把话说死了:新加坡不是什么 “华人国家”,办事只看原则,不看感情,对中国和美国得一个样。 这话听着是 “中立”,可细品起来全是算计。 它不想被 “同宗同祖” 绑住,就想在大国之间自由自在捞好处,哪边给的实在多,就往哪边靠。 其实新加坡这算盘,早从李光耀时代就打透了。这么个弹丸小国,没资源没纵深,从独立那天起就把 “夹缝里找饭吃” 当成了生存法则。一边紧紧抱着美国的大腿,樟宜海军基地常年停着美军的舰只,靠人家的军事力量撑着 “安全感”; 另一边又盯着中国的大市场,重庆的互联互通项目、东南亚的产业链合作,哪一桩不是赚得盆满钵满?你以为它是 “两边讨好”,其实是 “两边通吃”,把 “谁有用就靠谁” 的道理玩到了极致。 就说前两年中美闹芯片大战那阵,新加坡的操作更是把 “精明” 刻在了骨子里。表面上热热闹闹跟中国合作建研发中心,说要帮咱们完善芯片产业链,转头就跟着美国的节奏走,限制高端光刻胶出口到中国 , 这种 “又要好处又不办事” 的路数,比直接选边站还让人窝火,既不得罪美国,又没丢中国的生意,最后自己成了最大的赢家。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新加坡早就悄悄在 “去华人化”。 很多人不知道,现在新加坡的学校里,华语跟马来语、泰米尔语平起平坐,再也不是 “主打语言”;历史课上讲的全是新加坡独立后怎么打拼,几乎不提中华文化的根; 就连国会里,都特意给马来族、印度族留了席位,就是怕华人占比太高(超过 74%),被周边的穆斯林国家当成 “中国的小弟”。 说白了,它早就不想跟 “华人” 这个标签沾太多关系,就想以 “多元国家” 的身份在东南亚站稳,跟中国谈条件时也能更硬气。 别觉得新加坡体量小就不用在意,它的立场其实是块 “风向标”。前几年美国搞 “印太经济框架”,新加坡第一个跳进去,后面马来西亚、泰国才跟着凑热闹;南海问题上,它嘴上说 “不掺和”,却天天喊着 “航行自由”,还主动邀美军军舰常来停靠,明里暗里给咱们施压。 要是咱们还因为 “同宗同祖” 心软,不把话讲清楚、把规矩立起来,只会让更多东南亚国家跟着美国走,最后咱们在印太的路只会越来越窄。 当然,说 “对新加坡不能心慈手软”,不是要跟它对着干,而是别再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咱们跟它的合作,从来不是靠 “血脉亲情”,而是靠 “利益互补”— 咱们需要它的港口枢纽和国际金融服务,它需要咱们的市场和制造业产业链。 搞清楚这一点,才不会被牵着鼻子走:合作时把丑话说在前面,它敢帮美国卡咱们芯片的脖子,咱们就有办法让它知道代价;在东盟圈子里,既要给它该得的好处,也要让它明白,跟着美国对付中国,根本没什么好果子吃。 李显龙那番话和台下的哄笑,其实是个挺实在的提醒:与其纠结 “同宗同祖” 的情分,不如拿出实力和底气,跟它算清楚每一笔账 — 既不让它占了便宜还卖乖,也得让它知道,跟中国好好合作,比跟着美国搞小动作,划算得多。

0 阅读:153

评论列表

千与千寻

千与千寻

2
2025-09-29 12:16

把他家的祖坟也搬去新加坡,不要占用我国的资源

骏马

骏马

1
2025-09-29 13:22

一个时代的产物,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初期我们需要新加坡,我们也在利用新加坡,彼此互相利用而已,要玩心眼,中国甩他几条街!

猜你喜欢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