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宣布了,9月28日,据央广网等媒体报道,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主席(议长)阿玛尔巴伊斯格楞当选执政党蒙古人民党主席,我认为这次权力交接意味深长。 阿玛尔巴伊斯格朗的履历很有意思,她原本是法学教授,后来踏入政坛,先后担任过能源部长、议长,如今成为执政党主席,这一路走来,几乎每一步都踩在了蒙古发展的关键节点上。 她当能源部长的时候,就主张矿产合作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推动与中国、日本等多个国家企业签约,这次当选党主席,外界普遍认为这是蒙古要在“资源保护”和“吸引外资”之间找平衡——说白了,就是既要利用好地下宝藏,又不能被外资牵着鼻子走。 蒙古经济对矿产的依赖程度超乎想象——矿业占了GDP的30%以上,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国际矿价一波动,蒙古经济就跟着坐过山车,今年铜价下跌,加上牧区气候不好,蒙古的经济增速已经放缓到了4.2%。 新主席上任后,很可能要推动“新复兴政策”,简单说就是两件事:一是借助中蒙俄经济走廊,把口岸效率提上来;二是推行“绿色矿业”,要求来投资的外企不能光挖矿,还得配套建设加工厂,这种“用资源换产业”的思路,对资源型国家来说确实是个新尝试。 蒙古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夹在中俄两个大国之间,为此,他们早就发明了“第三邻国”战略,就是跟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搞好关系。 现在情况又有了新变化:全球都在搞能源转型,蒙古的稀土储量位居世界第二,突然成了香饽饽,阿玛尔巴伊斯格朗说过一句很妙的话:“稀土合作不能只看距离远近,更要看技术共享的深度,”这话透露出蒙古不想只当原料供应国,而是想通过稀土吸引先进技术。 不过现实也很骨感——最近通过的《跨境铁路协议》还是选择了中俄的标准轨距,这说明蒙古很清楚:理想归理想,该面对的现实还得面对。 在传统上由男性主导的蒙古政坛,一位女性领袖的出现本身就很有象征意义,阿玛尔巴伊斯格朗以“善于沟通”著称,她曾经在社交媒体上直播议会辩论,推动通过《反腐败法》,她说过“透明治理比矿产更珍贵”,这话直指蒙古长期存在的寡头经济问题。 这种更加开放、透明的执政风格,可能会给蒙古政治文化带来新变化,甚至影响明年总统大选的格局。 蒙古这次权力交接,给我的最大启发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未必只能当棋子,也可以成为下棋的人。 阿玛尔巴伊斯格朗的上台,标志着蒙古选择了一条务实路线,既不对资源盲目国有化,也不对外资全盘接受,而是试图走出一条中间道路,这种思路很值得玩味。 你看,当稀土成为战略资源后,蒙古没有急着选边站,而是先完善法律法规,提升自己的议价能力,当中俄关系微妙时,它一边维持传统友谊,一边和欧盟谈氢能合作,这种“多方下注”的策略,体现了小国在外交上的生存智慧。 更难得的是,蒙古似乎在尝试破解“资源诅咒”,很多资源丰富的国家最终反而陷入发展困境,就是因为过于依赖初级产品出口。 蒙古现在做的,是在每份资源合同里都尽量争取更多附加值,要么让你建加工厂,要么要求技术转让,这种思路,比单纯争论“国有化还是市场化”要高明得多。 未来蒙古的发展路径,可能会给很多中等国家提供参考,在超级大国主导的时代,中等强国如何保持自主性?如何在守住核心利益的同时又不被边缘化?蒙古的探索或许能给出一些答案。 说到底,地理条件无法选择,但发展道路可以,蒙古这个内陆国家,正在努力证明:即便没有出海口,也一样可以拥有广阔的发展天地。
专家:俄国人推算外蒙古将回归中国,连远东一起归还!俄罗斯专家琢磨外蒙古和远东
【98评论】【10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