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不是股份,但有人把它当成了干股。 这不是比喻,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去年中纪委

花信春风 2025-09-27 19:30:08

权力不是股份,但有人把它当成了干股。 这不是比喻,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去年中纪委通报的1.2万起隐性股权案件里,不少是官员让亲属代持、用离岸公司兜底,表面上没拿钱,实则每年分走几百万甚至上亿的利润。 云南那个国资委主任,靠一句话让企业零估值入股,赚了两亿——他没收红包,也没开账户,只是在审批表上画了个圈。 这事儿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不违法,至少以前不违法。 没人举报,没人查,因为规则本身就是为它设计的。 资源归谁、项目给谁、牌照发给谁,全靠一个“内部掌握的尺度”。 你没背景,再有能力也进不了门;你有关系,哪怕一毛钱不投,也能躺着分利润。 北大研究说,这种“权力租金”一年占GDP的3.1%,相当于三万五千个普通家庭的年收入总和,全被少数人悄无声息地吞了。 最讽刺的是,现在连法律都要追上来了。2024年《反腐败国家法》草案里,第一次把“靠权力拿股权”明确定义为犯罪。 不是你收了钱才算贪,你只是动了动笔,让别人替你持股,也算。 这说明什么? 说明大家终于看清了:真正的腐败不是钞票堆在抽屉里,而是规则被悄悄改写,让不劳者坐享其成。 我们骂腐败,骂的是那种赤裸裸的权钱交易。 但真正伤筋动骨的,是那种让人觉得“本来就这样”的系统性不公。 你努力十年,不如别人一个电话;你熬夜加班,不如别人认识一个人。 这不是能力问题,是分配逻辑出了问题。 当权力成了唯一的入场券,市场就死了,公平就没了,剩下的只有沉默的大多数,在看不见的墙外,日复一日地排队。 拆掉这堵墙,不是靠道德谴责,而是靠制度把“分配权”从权力手里拿回来,还给规则、还给市场、还给劳动本身。

0 阅读:2
花信春风

花信春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