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想让欧洲跟中国脱钩,欧洲老百姓先受不了了。 电价涨了、电动车贵了、冰箱洗衣机断货,超市里德国产的奶酪突然少了三成,不是因为法国人不生产了,是因为中国暂停了进口审批——这事儿,欧洲政客没说,但主妇们在货架前看得清清楚楚。 德国中小企业主告诉我,他们靠中国零件组装的太阳能逆变器,去年成本涨了近九成。 不涨价,亏本;涨价,客户跑光。 这不是生意问题,是饭碗问题。 欧盟自己算过账,对华加税推高通胀,比俄乌战争还狠。 可华盛顿那边,还在喊“安全风险”,仿佛欧洲人不配有自己的计算器。 更讽刺的是,中国没打关税战,只轻轻掐了几个节点:稀土不卖了,禽肉暂停出口,新能源车的电机立刻卡壳。 欧洲车企的工程师在会议上愁得睡不着,不是因为技术落后,是找不到替代的钕铁硼。 高盛说,每辆车可能多花一千八百欧元——这钱,最终是消费者掏。 欧盟内部早撕开了。 朔尔茨说“不能让美国替我们做经济决定”,马克龙要“战略自主”,可波兰、捷克却天天催着加税,因为怕失去美国的军事保护。 结果呢?2024年5月,欧盟连个统一的电动车关税都定不下来,最后拖成“临时调查”——这不是团结,是瘫痪。 最狠的还在后头。 中国和沙特、阿联酋悄悄搭起了新能源+稀土的新链条,绕开欧洲,直接对接中东的资本和能源。 欧洲还在为“去风险”沾沾自喜,殊不知自己正被踢出全球供应链的主舞台。 这不是谁输谁赢的博弈,是当政客用意识形态当方向盘,普通人就得用钱包买单。 欧洲的困境,不是中国太强,而是他们忘了:经济的根,从来不在华盛顿的文件里,而在工厂的流水线和家庭的账单上。
德国垮了,法国崩了,英国也开始游行了!欧洲出了什么问题?俄罗斯为什么仍然很稳?一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