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4号,俄罗斯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俄罗斯已经向中国提供了史无前例的

百日依山尽 2025-09-27 16:30:12

当地时间9月24号,俄罗斯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俄罗斯已经向中国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合同。当地时间 9 月 24 号佩斯科夫口中 “史无前例的合同”,正是谈了近二十年的中俄蒙 “西伯利亚力量 2 号” 天然气管道。 “西伯利亚力量 2 号” 的谈判历程几乎贯穿了二十年能源合作演进。项目最早的构想聚焦单一输气功能,随着时间推移逐步扩展为跨国能源系统工程。 路线选择曾长期存在争议,最初有经中亚和经蒙古两套方案,经蒙古路线最终胜出,2600 公里的管道起于亚马尔半岛,穿越蒙古国境内后进入中国,终点连接到东部天然气化程度较低的区域,还能与中国西气东输管道并网,将天然气输送至上海等核心城市。这条路线的确定,既考虑了气田与消费市场的直线距离,也兼顾了三国在基础设施共建上的协同可能。 价格问题的破解是协议落地的关键突破。天然气定价长期受国际基准价波动影响,中俄双方曾在挂钩指标上存在分歧。俄方早期倾向参考欧洲天然气基准价,中方则更关注亚洲市场实际需求与运输成本。 最终达成的方案采用了弹性定价机制,既包含与国际能源价格联动的浮动部分,也设置了长期供应的基准价保障,同时融入了上下游一体化合作条款,将单一的天然气贸易延伸至勘探开发、化工项目建设等全产业链合作,这种模式让双方利益绑定更紧密。 项目的规模与技术指标展现出 “史无前例” 的特质。管道设计年输气量可达 500 亿立方米,建成后将使俄罗斯对华天然气出口规模翻倍。 管道采用大口径管材与先进加压技术,能实现长距离高效输送,蒙古国境内段还专门成立 “东方联盟输气管道” 公司负责建设运营,这种三国协作的管理模式在跨国能源项目中并不多见。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对项目可行性方案的反复论证,以及中俄蒙三方在环保标准、施工规范上的对接,让这条管道从构想走向现实。 协议落地正在重塑区域能源流动格局。欧洲能源市场基准价曾长期影响全球天然气贸易,“西伯利亚力量 2 号” 则强化了亚洲能源市场的自主定价权重。 对俄罗斯而言,项目扩大了能源出口多元化渠道,能增加稳定的外汇收入;中国通过这一项目可补充天然气缺口,每年 500 亿立方米的供应量能提升能源安全保障水平,还能减少对单一进口通道的依赖。蒙古国也能通过管道过境获得稳定收益,带动境内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的推进节奏已进入实质阶段。按照规划,管道于 2024 年启动施工,预计 2029 年建成投产,不过俄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曾提及 2028 年竣工的目标,具体节点将根据施工进度动态调整。 目前,三国已完成途经区域的地质勘察,核心设备的生产订单也已下达,俄罗斯在超导材料、中国在管道焊接技术上的优势将充分融入建设过程。普京总统此前已明确表示,将启动 “西伯利亚力量 2 号” 蒙古段的建设工作,显示出俄方推进项目的决心。 这份跨越二十年达成的协议,本质是三国基于共同利益的务实合作。它突破了传统能源贸易的单一维度,构建起集运输、定价、技术、管理于一体的跨国协作体系,为欧亚地区能源互联互通提供了新范式。随着项目建设推进,更多隐藏在协议背后的合作潜力还将逐步释放。

0 阅读:1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