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欧洲的小偷居然达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可以去偷中国人的钱财和物品,但是绝对不

百日依山尽 2025-09-27 15:30:13

据说,欧洲的小偷居然达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可以去偷中国人的钱财和物品,但是绝对不能偷中国人的手机。 欧洲的手机盗窃案常年处于高位。数据显示,欧洲每 5 部被盗手机中就有两部来自英国,伦敦一年约 8 万部手机失窃,黑市总价值达 2000 万英镑。 申根协议带来的边境便利,让小偷流窜比游客更自由,而多数偷窃金额达不到起诉门槛,使得这类案件难以深入追查。过去,东亚游客因习惯息事宁人,常成为偷窃目标,但手机始终是例外。 这种变化源于一次次失败的盗窃经历。意大利米兰的地铁里,曾有小偷趁拥挤摸走中国游客的手机,没等走出站台就被追上。游客通过手机定位功能锁定方向,一路跟着信号追到换乘通道,最终将小偷堵在死胡同里。 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上,一名小偷得手后刚跑出百米,就被失主和热心路人围住,手机里的远程锁定提示音成了最直接的证据。 中国手机的安全设计让盗窃行为变得无利可图。伦敦大都会警察局每周缴获上千部被盗手机,其中不少来自中国用户。这些手机即便被卖到东欧或非洲,也会因激活锁无法正常使用。 有小偷尝试通过钓鱼短信骗取 Apple ID,伪装成官方客服发送包含虚假链接的信息,却很少有人上当。更有甚者将偷来的手机辗转运到深圳,试图破解后转卖,结果开机瞬间就触发了失主预设的定位报警。 中国人对手机的重视程度超出想象。手机里存着签证扫描件、酒店订单、支付密码,是异国旅行的全部支撑。伦敦一名中国留学生的手机被盗后,因为里面有重要的科研数据,当即通过查找功能追踪,最终将小偷按在地上等待警察到来。 这种不轻易放弃的态度,让小偷逐渐意识到风险。西班牙马德里曾发生过这样的事:小偷得手后发现失主紧追不舍,干脆主动把手机扔在地上逃跑。 欧洲的执法环境也让小偷更倾向于规避麻烦。申根协议让边境管控宽松,小偷流窜容易,但处理偷窃案件的警力有限。一旦偷了中国人的手机,失主会立刻报警并提供定位、监控截图等证据,大大增加了破案概率。相比之下,偷钱包后即便被抓,也常因涉案金额低难以深究。 这条共识的形成,本质是技术防护与主动维权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手机厂商的安全功能不断升级,远程擦除、定位追踪成了标配。用户的安全意识也在提升,出行前都会开启相关功能。遇到盗窃时,不再默默忍受,而是用合法手段追回财物。 如今在欧洲的热门旅游城市,越来越多小偷开始主动避开中国人的手机。这种变化里,没有激烈的对抗,却藏着科技进步带来的底气,更有着人们对自身财产的坚定守护。

0 阅读:2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